儿童胰腺损伤常由钝性伤及穿透伤引起,约占腹部钝性损伤5%~7%,占全部小儿外伤2%,发生机制为钝性外物(如车把)或钝性打击作用于胰腺,外力与脊柱间摩擦导致胰腺损伤,因此,中上腹外伤是胰腺损伤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因其临床表现较隐匿,诊断困难,如延误诊治,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
胰腺损伤分级主要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胰腺损伤分级方法:Ⅰ度:小血肿,浅表裂伤,无大胰管损伤;Ⅱ度:较大血肿,较深裂伤,无大胰管损伤;Ⅲ度:裂伤远侧胰腺横伤或裂伤伴胰管损伤;Ⅳ度:裂伤近侧胰腺横断伤或累及壶腹部,有大胰管损伤;Ⅴ度:裂伤胰头严重毁损伤,有大胰管损伤,胰腺若为多发伤,提高1个损伤级别。胰腺损伤处理方法取决于胰腺损伤部位及程度,损伤分级越高,处理步骤越复杂,依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位置,可分为左右两部,左部常与十二指肠损伤合并存在并一起处理,右部常可单独处理。胰腺损伤手术术式较多,包括单纯引流、清创引流、保脾或切脾的远端胰切除、胰近全切术、Whipple术。
今介绍一例胰腺体尾部完全性断裂并脾静脉损伤行腹腔镜下保留脾动脉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的病例。
现病史和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童某,female,8岁5月,体重23kg。因“骑自行车撞伤腹部两天”入院。入院后检查提示胰腺体尾部完全性断裂,脾静脉主干损伤,为此我们实施了腹腔镜胰腺体尾切除术,术中仅保留了脾动脉,术后恢复良好。
实验室检查结果:
B超显示:胰腺体尾部回声中断,胰尾肿大,其左后上方见囊性包块,范围约56x25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透声可。
腹部增强CT显示:胰腺体部完全性断裂,其实质增粗、肿胀,密度不均匀减低,脾静脉可疑损伤,胰周、盆腔积液,胃脾之间囊性包表性积液,左肾上胰可能损伤。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保留脾动脉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手术步骤:1.Trocar布局脐部置入5mmTrocar,进镜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右腋前线肋缘下、右中腹腹直肌外侧缘和左上腹腹直肌外侧缘分别置入
2.探查和胰腺的显露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小网膜囊内见大量胰液和血性液体积聚。胰腺中段水肿明显,分离粘连见胰腺呈完全性断裂,断端内有胰液溢出和活动性出血。探查显示脾静脉主干断裂,修复困难。
3.脾门处脾静脉的处理在胰尾处将脾门处稍作游离,将进入脾门之前的脾静脉主干实施结扎离断。
4.脾动脉的显露在脾门处将胰腺尾部游离后向右侧翻转,进行脾动脉的保护和游离,直至胰腺体部断端处。注意处理脾动脉向胰腺体尾部的细小分支动脉。
5.离断胰腺,处理断面利用超声刀离断胰腺体部,断面双极电凝止血。使用4-0Prolene缝线进行近端胰腺断面的间断缝合,注意勿缝扎脾动脉。
6.止血、引流创面止血彻底后,将胰腺组织装入标本袋,经脐部孔稍扩大拖出,放置胰腺断面附近引流管,经左侧Trocar孔引出。
病理诊断:胰腺组织可见水肿,胰腺周围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及出血,少量淋巴组织增生。
术后随访:B超显示(术后一周):门静脉血彩充盈。脾静脉主干未见显示,沿左侧肾脏上方可见一蓝色血流扭曲走行,向左侧肾上腺分流一支蓝色血流。
术后第3天拔除胰腺断面引流管,术后第7天B超监测显示脾肾分流血管形成,术后第11天痊愈出院。目前已随访8月,生长发育正常。
手术要点:1.外伤导致的胰腺损伤,手术探查应尽早实施,否则局部水肿,炎症反应重,渗血严重,影响胰腺与脾血管的分离,是手术难点之一。
2.脾静脉的损伤(外伤性),术中如果有条件进行血管修补,建议修补血管恢复其脾血回流;如果无条件则结扎离断,脾脏血流回流可经脾周韧带中血管、后腹膜侧枝血管或向左肾上腺形成分流血管回流脾血,无需摘除脾脏。术后需B超密切监测脾脏血运情况,警惕脾脏缺血性坏死或淤血的发生。
3.胰腺近端断面可使用5-0、4-0Prolene线间断缝合,妥善关闭,防止渗血和胰漏。
4.胰腺断面及脾门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物可以用来评估创面是否有出血,其二可观察是否并发胰漏。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