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临床研究保留皮质的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双
TUhjnbcbe - 2021/12/12 15:31:00
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m.39.net/pf/bdfyy/

可通过删除减少列表项

在编辑器中,点击列表项,在左下角的操作项中点击删除,可删除多余的列表项

通过复制、粘贴来增加列表项

点击样式,然后在左下角操作项中点复制,然后在列表最后或者中间插入的行里粘贴即在指定位置增加列表项

作息时间早上7:00起床早上7:30早饭中午12:00午餐晚上19:0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精彩

作者

张亮李名浩汪次奎肖桥庞颖贤刘龙飞

作者单位

医院泌尿外科,长沙

引用本刊

张亮,李名浩,汪次奎,等.保留皮质的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双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2(8):-.

DOI:10./cma.j.cn--.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皮质的肾上腺切除术(CSA)治疗双侧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例双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各10例。平均发病年龄32.5(8~51)岁。3例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双侧同步发病、异时发病患者分别为14例、6例。20例术前尿香草扁桃酸(VMA)平均值为(.4±60.0)μmol/24h。术前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部呈低密度坏死灶,考虑嗜铬细胞瘤。20例均全麻下行CSA。14例双侧同步发病者中,9例行同期手术,5例行分期手术;6例异时发病者均先后切除双侧肿瘤。腹腔镜手术18例,开放手术2例。经腹或腹膜后途径,打开肾上极周围脂肪囊,游离肾上极内侧缘,显露肾上腺及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及包膜,保证肾上腺组织距肿瘤切缘3~5mm,保留的皮质大小至少为同侧肾上腺的1/3。术中尽量保留肾上腺中央静脉,减少对肾上腺血管床的破坏。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中监护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

本组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肿瘤破裂。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1.0)min和(.9±60.3)min,术后入住ICU例数分别为7例和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ml和(.8±.7)ml,输血例数分别为5例和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4±2.0)d和(7.8±3.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5mg,每12小时1次),无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及艾迪生病危象,于术后2周至1个月逐步停用激素。平均随访5.4(1.0~16.0)年,3例复发,无转移病例。术后对10例进行基因检测,7例携带嗜铬细胞瘤RET、VHL致病基因突变(RET2例,VHL5例)。

结论

CSA治疗双侧嗜铬细胞瘤尽管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但避免了激素替代且不会增加转移与死亡风险,可在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尤其是双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中探索应用。

双侧嗜铬细胞瘤(bilateralpheochromocytoma,BP)临床罕见,与遗传密切相关,其临床诊治具有挑战性。BP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双侧肾上腺切除术,患者需终身激素替代治疗,并发症多、生活质量差。保留皮质的肾上腺切除术(cortical-sparingadrenalectomy,CSA)尽管克服了上述问题,但是残余肾上腺存在肿瘤复发的可能性[1]。BP具有独特的遗传特点,多发生于RET、VHL等基因突变携带者,具有相对较低的复发及转移风险[2]。目前对BP是否行CSA的争议,聚焦于肿瘤复发转移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这些矛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医院年1月至年12月采用CSA治疗的20例BP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结合基因检测技术分析BP的遗传特点,探讨BP的手术治疗策略。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发病年龄32.5(8~51)岁。首诊表现为头痛、心悸或多汗等相关症状9例,因高血压就诊6例(血压波动范围:~/76~mmHg,1mmHg=0.kPa),体检发现5例。2例既往确诊甲状腺髓样癌,1例既往诊断肝肿瘤及肝囊肿,1例既往诊断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3例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20例术前尿香草扁桃酸(vanilmandelicacid,VMA)平均值为(.4±60.0)μmol/24h(正常值:10~35μmol/24h)。术前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部呈低密度坏死灶,考虑嗜铬细胞瘤(图1);1例经CT检查发现合并左肾肿瘤(同期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1例CT检查发现胰腺肿瘤、胰腺囊肿及肾囊肿。双侧同步发病、异时发病分别为14例、6例。双侧同步发病组和异时发病组的性别(男/女:7/7例与3/3例)、发病年龄[(29.1±11.8)岁与(31.3±7.4)岁]、肿瘤大小[左侧(4.0±2.0)cm与(4.9±2.2)cm;右侧(4.0±2.3)cm与(3.5±2.1)cm]、术前尿VMA[(.7±61.5)μmol/24h与(79.4±52.3)μmol/24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方法

20例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行扩容治疗。术前使用哌唑嗪≥2周,从0.5mg每8小时1次逐渐加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必要时辅助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心率。控制血压稳定在/80mmHg左右,心率80~90次/分。

全麻,常规行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桡动脉压。患者取平卧或侧卧位。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腹腔或腹膜后途径,打开肾上极周围脂肪囊,游离肾上极内侧缘,显露肾上腺区域,分离找到肾上腺及肿瘤,尽量减少对肾上腺的解剖性分离,完整切除肿瘤及包膜,保证肾上腺组织距肿瘤切缘3~5mm,皮质至少保留同侧肾上腺组织大小的1/3。术中尽量保留肾上腺中央静脉,减少对肾上腺血管床的破坏。14例双侧同步发病患者中,9例行同期切除,其中1例双侧肿瘤合并左肾肿瘤患者行右侧腹腔镜联合左侧开放手术,其余8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分期切除5例,术后3个月再次评估后行对侧手术;6例异时发病患者先后切除双侧肿瘤,分期手术患者分别记录单次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所有患者术中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mg),术后住院期间每日8∶00时和16∶00时各静脉滴注mg、50mg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出院后予激素口服(泼尼松5mg每12小时1次),根据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逐渐减量至停药。

三、基因检测

术后对10例保存有外周血及肿瘤组织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测序原则:BP常有遗传综合征表现,可伴随嗜铬细胞瘤外的相关疾病,如血管母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等。术后分别对2例临床诊断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2型(multipleendocrineneoplasiatype2,MEN2)、4例诊断为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Hippel-Lindau,VHL)或具备相应家族史的患者检测RET、VHL基因,提取外周血及肿瘤组织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行RET或VHLSanger测序。无显著临床表型及家族史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sequencing,WES),测序深度为X。Sanger测序和WES由华大基因完成。

遗传综合征诊断标准:除嗜铬细胞瘤外伴随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小脑、脊髓、脑干)、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肾囊肿、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等诊断为VHL[3-4]。除嗜铬细胞瘤外伴随甲状腺髓样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诊断为MEN2[3]。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20例CSA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及肿瘤破裂(图2)。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1.0)min和(.9±60.3)min,术后入住ICU例数分别为7例和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ml和(.8±.7)ml,输血例数分别为5例和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4±2.0)d和(7.8±3.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5mg,每12小时1次),无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及艾迪生病危象,于术后2周至1个月停用激素。术后复查CT,可见保留的肾上腺组织(图3)。10例基因检测结果见表1,7例携带致病基因突变,包括RET突变2例,VHL突变5例(图4)。初次术后平均随访5.4(1.0~16.0)年,3例复发,分别为初次术后第3、6、7年复发,未出现远处转移。

讨论

BP是临床罕见疾病,仅占嗜铬细胞瘤的10%~20%[5],常与RET、VHL等致病基因突变相关,相应表现为遗传综合征MEN2、VHL的组成部分[2],可同步或异时发病[5]。双侧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合并症较单侧发病者更重[5],及时手术切除肿瘤是BP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共识[3,6]对BP手术方案暂未形成一致共识,主要是对CSA治疗BP的疗效以及同期或分期手术仍有争议,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CSA保留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疗效突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常需保留1/4~1/3的肾上腺以保证正常皮质功能[1],也有报道称保留15%的肾上腺组织可满足正常皮质功能[7],CSA术后皮质功能正常率约为90%[6,8-9]。本研究未测量实际保留的肾上腺组织大小,术中尽量保留肾上腺中央静脉及正常肾上腺组织,长期随访发现20例均保留了肾上腺皮质功能,避免了终生激素替代治疗,未发生艾迪生病危象及死亡。

较低的复发转移风险是行CSA的前提。研究结果表明,BP和MEN2、VHL等临床综合征密切相关,其致病基因(RET、VHL)携带者具有较低的转移潜能[1],而SDHB、TMEM及FH等致病基因突变携带者被认为存在较高的复发、肾上腺外转移的风险[10]。Castinetti等[1]认为BP的总体复发率为0~21%。本研究行基因检测的10例中,3例术后复发,总体复发率为15%(3/20),与已有报道相符;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该侧术后3、6、7年,说明此类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警惕复发的可能。本研究3例复发患者包括RET、VHL致病基因突变各1例,病例数不足、随访时间有限限制了基因型和复发表型的关联性研究。但有学者提出,肿瘤复发很可能是由于遗传易感性而形成的新肿瘤,而不是原肿瘤不完全切除后的复发[11]。

同步BP行同期手术可获得理想效果,分期手术则更加微创。同步BP行同期手术对麻醉、重症监护等要求较高,手术时间及术后ICU入住率与分期手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更长,ICU入住率更高。本研究对BP同期切除优先行腹腔镜术式,需术中变动体位,这是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之一;分期手术则仅计算单次手术时长。本研究中,同期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及肾上腺危象,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相对较多,这可能是导致患者术后需入住ICU的因素之一。国内有研究比较BP同期及分期手术的优缺点,认为分期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大幅度血压波动、术中出血量、暂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生率等方面更占优势[12],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遗传可能性大、合并症多样使BP的诊治更具复杂性。研究结果显示,BP种系遗传概率很高,约50%存在VHL/RET基因突变[13]。本研究中,3例有明确家族史,7例基因检测到可遗传变异,主要为VHL、RET基因。BP常作为VHL、MEN2等临床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如本研究中BP合并左肾透明细胞癌属于VHL综合征、BP合并甲状腺髓样癌属于MEN2[14],综合征内疾病多样、发病顺序不一给临床医生带来漏诊、误诊的难题,基因检测将有助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

结合遗传学成果合理运用CSA是精准医疗时代的新要求。携带RET、VHL等基因突变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双侧肿瘤发病率高、复发及转移潜能较低,而SDHB基因突变携带者转移潜能更高[15-16],这对手术策略的制订意义重大。我们建议:①对遗传性同步BP行CSA;②对检测到VHL、RET等致病基因突变的单侧嗜铬细胞瘤患者可行CSA;③对携带SDHB基因的单/双侧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此外,肿瘤直径、肿瘤与肾上腺解剖关系、左右侧别等是影响CSA实施的因素。肿瘤越大,保留皮质的可能性越低[1];位于肾上腺边缘的肿瘤易于保留皮质;右侧肾上腺中央静脉较短且直接汇入下腔静脉,保留肾上腺皮质功能难度更大。

CSA治疗BP尽管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但避免了激素替代且不会增加转移与死亡风险,推荐用于治疗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尤其是BP。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研究保留皮质的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