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癌症12项筛查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详解
TUhjnbcbe - 2021/11/15 13:03:00

癌症风险12项检查的重要性:

早期癌症12项筛查,是根据人体在癌变的情况下,部分身体标志物指数会发生变化的原理而进行检查,属于在影像学还没有发现以前的早前预防筛查,该类筛查一般有概率性,要结合身体实际症状进行判定。

一旦某种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又在没有病灶的情况下,检测者应该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因为这可能是早期癌细胞活跃一种信号(虽然不能确诊为具体的癌症),可能代表着我们的身体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者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果我们能改变这种状态,就能将体质反转。

这也是癌症筛查预防的重要性,以下12项检测完成以后,如果检测指数有所偏高,请一定配用检安舒定癌症风险检测试剂进行日常监控,检安舒定试剂检测者在家自己就能检测,是癌症预防检测的一款风险检测试剂,接下来我们了解下,通过血液筛查癌症12项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癌症12项筛查有哪些项目呢?

AFP:甲胎蛋白:

CEA:癌胚抗原

CA:糖类抗原

CA:癌抗原

CA:肿瘤抗原

CA50:癌抗原50

CA:糖类抗原

β2—MG:β2—微球蛋白

FePro:血清铁蛋白: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TNF:肿瘤坏死因子

癌症12项筛查具体有什么样的意义?

癌症12项筛查主要检测的哪些癌症风险?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原发性结肠癌患者CEA增高占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腺胰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

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病人CEA也有部分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一般小于20μg/L,CEA超过20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所以测定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

CA:糖类抗原

肿瘤抗原CA:升高多见于胰腺癌,也可见于结肠癌、肝癌、胆囊癌,因此,其特异性不是特别高。

CA:癌抗原

癌抗原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同时也是疗效考核、判断有无复发的良好指标增高:见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女性生殖系统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等也增高;另外良性和恶性胸水、腹水中可见癌抗原增高,妊娠前3个月内也有癌抗原增高的可能

CA:肿瘤抗原

升高多见于乳腺癌,此外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也可见升高。

CA50:癌抗原50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癌抗原19-9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胰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增高:见于胰腺癌(阳性率可达87%)、结肠/直肠癌、胃癌、肺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增高。

CA:糖类抗原

阳性见于消化道肿瘤。

β2—MG:β2—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在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升高。主要的临床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尿中BMG排出量增加。在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脑脊液中BMG可增高。因含量微,常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血浆BMG参考值为1.0-2.6μg/L,尿中0.03-0.37mg/d。

FePro:血清铁蛋白

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慢性腹泻、慢性失血、感染、肝硬化等。

升高:见于铁负荷过量、过多输血、营养不良、急性白血病、炎症、肝脏病变、恶性肿瘤等,尤其原发性肝癌显著升高。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小细胞肺癌(SCLC)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比临床确定复发要早4~12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前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增高而后者增高不明显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正常怀孕、早孕、绒毛膜癌、葡萄胎、宫外孕、子宫颈癌、卵巢癌、睾丸肿瘤、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妊娠*血症等。

减低:见于先兆流产等。

TNF:肿瘤坏死因子

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细胞坏死,因而得名。TNF的生物活性具有肿瘤杀伤、免疫调节及参与炎症和发热反应的作用。TNF在针对微生物感染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促使白细胞在炎症局部聚集,活化炎性白细胞,杀伤微生物,并可促进病*感染细胞的杀伤。故血中TNF浓度增高可预测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球菌感染),也常见于自身免疫病。

作者提醒:癌症等慢病与长期的错误膳食结构有非常大的关系!

当下慢病(四高、癌症、肥胖),很大基数都是饮食结构出了问题,一旦家人被诊断出癌症,其家庭成员要考虑家庭膳食的问题,否则可能会造成家庭聚集型癌症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癌症12项筛查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