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系病证-腹痛(二)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西医中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1.腹痛可见于多种病证。腹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种证候表现,所以应注意查找原发病证。腹痛在内科疾病中,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霍乱之腹痛,吐泻交作,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发生厥脱等变证;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腹泻之腹痛,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次以上,大便稀溏甚至如水样;便秘之腹痛,伴有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至少三天以上排便一次。内科腹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无外伤史。外科腹痛多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可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腹部包块等。若小腹右侧疼痛,为肠痈。应注意体格检查及询问病史。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并询问月经史,以明确诊断。
2.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灵活辨治。虚实夹杂者临床见患者腹痛,畏寒怯冷,神疲乏力,纳食不佳,又见情志不畅、善太息、腹胀或两胁胀满等气滞证,或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嗳气频作等食积痛。寒热错杂者寒痛缠绵发作,日久郁而化热,临床见腹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形寒肢冷,又见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心烦易怒,口干胁痛等热证。热痛日久不愈,也可转化为寒,成为寒热交错之证。临床见腹痛势急迫,拒按,口渴,舌质红,苔*燥或*腻,脉滑数,又见腹痛,畏寒肢冷,大便清稀等寒证。对于虚实夹杂及寒热错杂证,应随病机兼夹变化,或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灵活运用。
对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宗文教授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原理,采用“益活清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他认为,其关键在于“通”,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通里攻下,即所谓的“釜底抽薪”之法,相当于西医的“内引流”。急性期运用中药汤剂“柴芩承气汤”为基础方加减,实行中药“灌肠-胃管注入-口服”三步骤疗法模式,通里攻下,清热解*,活血化瘀。此外,配合六合丹(生大*、生*柏、白及、乌梅、薄荷、白芷等)湿敷腹部及腰部。对于重度腹膜炎、重度肠麻痹,及早采用中药灌肠;中药汤剂胃管注入;静脉滴注参麦液益气养阴,丹参酮、血栓通或灯盏细辛活血化瘀,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促进肠道排空;另外可配合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内关、中脘、合谷、上脘、天枢等,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特别是乳头肌痉挛,有利于胆汁和胰液的排泄,从而有利于胰腺功能的恢复。恢复期以六君子汤加金铃子散加丹参饮加减等健脾和胃、芳香化湿、活血化瘀;若假性囊肿形成,则活血散结力量加强;若脓肿形成,以手术为主,中药应加重清热解*、托*排脓的力量,如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百度网络,文字内容部分来源于“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我是搬运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了解更多▼草履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