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0日12:00-13:30,医院胰腺肿瘤MDT团队(胰腺外科、肿瘤内科、肝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内镜中心、放射科、核医学科等10个科室共11名教授共同参与)在15号楼3楼多功能厅开展第75期MDT研讨会。
本次MDT门诊,共有7例病例,现选择其中2例进行相应报道。
病例1患者男性,64岁,全胰切除术后16月余,CA19-9再次升高2周。患者年6月因“中上腹痛”医院,查血CA19-.12U/mL,B超示胰头占位伴胰管扩张。-6-27我院PET/CT:胰腺颈部和体尾交界处MT伴胰头旁淋巴结转移可能;胰管扩张;胃小网膜囊及腹膜后小淋巴结。-6-27腹部MRI:胰腺钩突MT,腹膜后淋巴结肿大。-7-5我院行根治性全胰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病理:腺癌,III级,肿瘤周围见胰腺导管扩张伴上皮内瘤变,考虑肿瘤来自IPMN。胰周淋巴结4/17(+)。分期pT3N1M0,IIb期。-8-12起行替吉奥辅助化疗5个周期,年12月针对术后瘤床和局部淋巴引流区放疗。年9月复查CA19-.5U/ml;胸部CT:右上肺少许炎症,两肺多发小结节;腹部MRI:全胰切除术后,肝内胆管增厚强化,肠系膜根部及腹膜后稍大淋巴结。-9-20胰腺MDT讨论,考虑腹膜后淋巴结及肺转移可能性大,建议化疗。-9-23行姑息一线AS方案化疗,2周期后出现三系下降、低蛋白血症、腹腔积液、肝脓肿等,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2-27复查CA19-.9u/ml,腹部CT示胰腺IPMN恶变切除术后,术区、腹腔及系膜旁、后腹膜多发淋巴结增大;肝脏多发病变较-11-09日片好转。
影像科姚秀忠教授阅我院影像学资料后认为:全胰切除术后,术区未见异常软组织影及异常强化,术区、系膜及后腹膜多发增大淋巴结;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等低密度灶,增强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与肝脏相仿,考虑为肝脓肿,较前片好转,转移基础上合并感染的可能大。肿瘤内科周宇红教授认为:患者行2周期AS方案化疗后三系降低,出现肝多发感染病灶,且有发热等临床表现,可能为单纯的细菌性肝脓肿,也可能为肿瘤肝转移基础上合并感染。胰腺外科许雪峰教授认为:患者近期CA19-9升高,结合影像学资料来看,肿瘤肝转移基础上合并感染可能性较大,考虑到患者肺内有转移病灶,建议患者继续内科治疗。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认为:患者全胰切除术后行胆肠吻合,容易出现反流,引起肝脓肿等感染性并发症,现患者有多发转移,无手术指征,目前建议患者继续抗感染治疗。经过讨论专家一致认为:建议患者继续抗感染治疗。
病例2患者女性,67岁,膀胱癌术后2年余,近期发现CA19-9升高。患者年9月因膀胱癌于外院行TURBT,术后病理:浸润性尿道上皮癌,低分化。术后行20次化疗。患者年3月出现血尿,-03-22膀胱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05-03行膀胱电切术,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低分化尿路上皮癌,-06-16查盆腔MRI:膀胱肿瘤术后病例,未见复发征象。患者-06于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输尿管成形术,-8-15、-09-04、-09-26分别予以Atezolizumabmg。患者近期检查发现CA19-9升高,两周内便血2次,至我院就诊,-12-18查CEA12.9ng/ml,CA19-.1U/ml,-01-06胰腺MRI提示:胰尾小脂肪瘤。
影像科姚秀忠教授阅我院影像学资料后认为:胰腺尾部可见一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同相位呈高信号,反相位呈不均匀低信号,T1压脂序列呈低信号,考虑为胰尾部脂肪瘤。肿瘤内科周宇红教授认为:患者有膀胱癌病史,但CA19-9升高常见于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及部分良性病变,与膀胱癌不相关,结合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胰腺尾部病灶应为脂肪瘤。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认为: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也见于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以及胰腺炎或胆石症等疾病,现不能排除患者体内有肿瘤等病变的可能。放疗科吴莉莉教授认为:目前患者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体内其他部位恶性病变的可能,可选择PET/CT作为下一步检查方案。经过讨论专家一致认为:建议患者行PET/CT检查后进行下一步治疗。
经过1个半小时激烈讨论,第75期MDT研讨会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结束了,感谢与会的诸位教授与护理部的各位同仁,以及患者们的支持。医院胰腺团队将不断努力,优化方案与思路,引进新技术,秉承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治方案。
------------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中山胰腺肿瘤中心”或扫描最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