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胆胰
EUS入门心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
EUS可能是消化技术3E里面最玄的技术,因为虽然大家都学过影像,但估计对超声技术只是了解,对超声图像的识别和超声图像的变化规律,肯定知之甚少,这也是很多人觉得EUS玄的原因。那超声内镜该如何入门,很多超声大神都讲过,要建立连续追踪的理念,比如建立基站,确定追踪路线,就好像告诉你去南京应该怎么去,但其实,初学者更多是不会走路,所以,我想从超声图像的变化规律,教大家如何EUS入门,如何根据EUS超声图像的变化,来确定内镜如何运动,也就是教会大家如何走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大家要理解超声图和内镜之间的关系,如图,左侧是探头前进的方向,右侧是探头后退的位置,想象一下,探头就是那半个圈,按压大扭就是靠近目标,使右下侧的目标靠近探头(呈斜线运动),原则是,我们要把追踪的目标摆放在5点到7点之间,因为这个时候,超声的扇面最大,就像在你的怀抱里面,这样,你在左右旋转的时候,不容易丢失目标,基本的调整运动就是靠进出和大钮。
图1a左侧是探头前进的方向,右侧是探头后退的位置
图1b按压大钮就是使右下侧的目标靠近探头
其次:进出和对大扭的操控原则大家理解了,那么怎么决定左右旋转的方向呢,靠记忆吗?如果记住了,应该旋转多少呢?其实,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直到有一天,我去看超声科的兄弟做B超,最大的体会就是,他永远盯着超声图,而不是看着病人的肚子,探头总在左右滑动,我就恍然大悟,其实,左右旋转都是试出来的,这就是我向孙波教授请教时,他说超声扫查就像刀刮牛筋(我当时并不理解),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在扫查的时候,不断的通过左右旋转,看目标的走形方向(试错的过程,因为旋错方向,目标就消失了),然后再通过进出内镜和大钮的操控,把目标不断摆在5点到7点的位置,从而实现追踪。就像做胃镜检查,寻腔进镜永远是原则,我们记忆的左转右转,是前人不断积累的综合,但如果靠记忆去做胃镜,你肯定发现贲门就很难过,同样的道理,超声的原则就是追踪目标,追踪目标的过程就是靠左右旋转来确定目标的走形方向,然后通过进出内镜和大钮来不断把目标摆在5点到7点的过程,就像盲人走盲道,拐杖左右敲击(内镜左右晃动),确认盲道后慢慢往前走,形象的表达就是:摇头晃脑,亦步亦趋的过程。可能大家并不能很快理解,我就通过实际的扫查过程的解释,来帮助大家理解。
我们内镜进入胃腔,过贲门,就可以不看内镜了(很多人总是会在意内镜图像,这也是EUS刚开始上手时的问题之一),这时候,应该能很容易超到肝脏,你就盯着肝脏左右旋转,你会发现,右旋的时候,门脉系统会逐渐汇合在一起,这个就是脐部,稍微调整一下(调整的方法前面说了),但有一点要注意,大钮不能压太狠,压太狠会导致你旋转和进镜困难,可以轻压大钮,通过拉镜子的方式实现同样的效果。把脐部摆到5点到7点之间后,就继续右旋(因为这时左旋就是回去了),就可见看见门脉的左支和远离探头的右支汇合成门脉,这时的门脉,成长管状(说明不是轮切面),不用继续旋转内镜,因为门脉成长管状,再旋转可能就消失了(超声切的是它的长轴),门脉走向是右往左,所以,决定了这个时候是进镜来追踪门脉,追踪门脉到汇合区,左右旋转,右旋时可见看见门脉分出来(表示可能不专业)脾静脉,脾静脉(往往是轮切状),右旋时会从左往右运动,这是时候,就决定一边右旋,一边拉镜子(但要注意,始终要把脾静脉摆在5点到七点位置,拉的幅度其实非常小,而且旋转的时候其实也是左右晃,综合是右旋,不断调整脾静脉的位置),一直到达脾门。然后反向运动,一边进镜,左右晃(综合是左旋)回到汇合部,继续晃,可见看到门静脉继续往左下延生,这是肠系膜上静脉,这时候就进入胰头区域,追踪就是进镜,压大钮相互协调,因为大钮压紧了,进镜不方便,可以进一下,压一下大钮,慢慢前进,通过左右晃动,可见观察胆胰管的汇合。
文中图片来自《胆胰EUS教本》与《胆胰EUS》
图2a扫查见门脉脐部图2b继续右旋见门脉左支图2c继续右旋见门脉右支及肝外门脉
图2d追踪门脉至汇合部
图2e沿脾静脉扫查胰腺实质
图2f沿肠系膜上静脉扫查胰腺头部
图2g继续沿肠系膜上静脉进镜扫查胰腺头部
絮絮叨叨讲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理解没有。最后,再讲一下我对超声的理解,其实,扫查的开始不必要拘泥于从某一个站点开始,因为,都是一个圈,任何一副你熟悉的超声图都可以是你扫查的开始的站点,所有清晰的管腔结构,都可以是追踪的路线,另外,超声完整规范扫查胆胰,发现小病变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比穿刺重要的多,能够改变治疗方式的超声内镜更有意义。最后,非常感谢我学习过程中给予我指导的苏大附一的刘强主任,上海龙华的孙波教授,苏大附二的吴伟主任,医院的刘揆亮兄弟从日本给我带回来的《胆胰EUS教本》,为我拨开云雾。
文中图片来自《胆胰EUS教本》与《胆胰EUS》
特别鸣谢本文作者对镜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