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消化系统外科学之胰腺疾病
TUhjnbcbe - 2021/4/29 16:58:00
白癜风的专科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胰腺疾病

解剖生理概要

胰腺炎

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为经口→胃→十二指肠降部→胰胆管开口处→胰管、胆管注入造影剂→行胰胆管造影及各种治疗。

正常情况下,在胰腺实质与胰管之间、胰管和十二指肠之间以及胰管中的胰液分泌压与胆道中的胆汁分泌压之间均存在正常的压力梯度,不会发生异常反流。当存在胆结石、胆道水肿等致胆汁引流不畅的疾病时,胆汁可经“共同通道”返流入胰管,致急性胰腺炎。

在我国引起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病因为胆道疾病,称胆源性胰腺炎,约占50%以上。

酒精中*/酗酒在西方国家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

此外,高脂血症、高钙血症都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胆道疾病的影响;

外伤可直接损伤胰腺造成急性胰腺炎,但是发生率很低。

暴饮暴食为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因,而非主要病因。

急性胰腺炎有多种致病因素,其中消化性溃疡只有在后壁穿孔并波及胰腺时才可能引起胰腺炎,极为少见。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假性囊肿。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继发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休克。

早期休克时因为组织坏死、感染中*等因素促进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大量液体渗出至血管外,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晚期休克多因为坏死继发腹腔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

化脓性腹膜炎发生率低。除非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否则一般不会引起败血症。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通常引起的是腹腔内的出血,而不是消化道出血。

胰周围脓肿发生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后期,发生率低。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轻型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升高,体征较轻,通过及时的保守治疗短期内可好转;

重症急性胰腺炎多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体征较明显,可伴休克,也可并发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的代谢障碍。

重型胰腺炎时,胰腺实质坏死严重,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骤降,血糖升高(>11.1mmol/L),此时虽亦可出现尿糖增高,但并不能准确反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因为尿糖也受肾功能影响。

重型胰腺炎可导致腹腔内脂肪组织大量坏死,释放出的脂肪酸与钙离子结合,生成不溶性脂肪酸钙(钙皂),导致血钙降低(<1.87mmol/L)。

胰腺出血坏死广泛时,由于胰腺细胞大量坏死,不再产生和释放淀粉酶,血尿淀粉酶可不升高甚至出现降低。

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是腹部B超。

虽然CT和MRI分辨率高,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查,但价格昂贵且操作烦琐,不属于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

CT扫描是最具诊断价值的影像学检査。不仅能诊断急性胰腺炎,而且能鉴别是否合并胰腺组织坏死,但在胰腺炎基础确诊胆源性胰腺炎时,B超是最有效的检查。

X线片对诊断胰腺炎价值有限。

反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

血清钙<2.0mmol/L(是由于钙离子内流入腺泡细胞,胰腺出现坏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淀粉酶和脂肪酶超过正常值3倍才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且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高低与病情程度无确切关联,部分患者的两种胰酶可不升高。

急性胰腺炎早期可出现血糖升高,当血糖>11.2mmol/L提示胰腺坏死,预后不良。

早期血糖升高,为肾上腺皮质的应激反应,一般为轻度升高,后期若在长期禁食状态下仍然超过11mmol/L,则反应胰腺广泛坏死,预后不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如果B超提示胰腺周围有积液,体温及白细胞升高,考虑并发胰腺及胰周组织的坏死及感染。应行抗感染治疗,体温超过38.5℃表明腹腔内感染严重,须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作引流术。

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止痛为急性胰腺炎的一般对症治疗。

炎症早期,胰腺组织坏死严重,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手术不仅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反而能造成感染的扩散。

腹腔灌洗可用于治疗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以清除腹腔内脓液,减少粘连,对于胰周感染可能加重感染程度。

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适应证:

①急性腹膜炎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时。

②伴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者。

③合并肠穿孔、大出血或胰腺假性囊肿。

④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

急性胰腺炎手术适应证:

①急性胰腺炎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时。

②伴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者。

③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急剧恶化的。

④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胰周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后即为脓肿形成)。

⑤急性重症胰腺炎可导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若经保守治疗无效,膀胱测压持续25mmHg且威胁生命时,应施行手术治疗。

膀胱测压20mmHg是诊断标准;25mmHg才是减压手术标准。

胰腺囊性疾病

胰腺假性囊肿是在急性胰腺炎3~4周后,胰液经坏死破损的胰管溢出在胰腺周围积聚,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

对于胰腺假性囊肿,在囊壁尚未成熟前,若检查排除恶性可能,可暂予非手术治疗。

囊肿成熟需6周以上,在囊壁尚未成熟以前,如无严重感染,只能行保守治疗,观察随访,多数可吸收消散。

囊肿成熟后,若直径5cm,则可行囊肿切开引流术或囊肿空肠吻合术,不宜行囊肿切除,否则易发生肠瘘。

胰腺假性囊肿多是急性胰腺炎所引起的,少数由腹部损伤引起。

肿块形成过程如下:

胰腺实质或胰管破裂,胰液外溢,伴随血性和炎性渗液,刺激胰腺周围的腹膜,引起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囊壁将其包裹。

囊壁上没有上皮细胞覆盖,因此无分泌的功能。

主要体征是上腹包块,表现为上腹部半球形、光滑、不移动、囊性感的肿物,合并感染时有发热和触痛。

胰腺假性囊肿常在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伤3~4周后形成,确诊后不应立即手术,一般须待囊肿壁成熟后(6周以上)再作内引流或外引流术。

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

胰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为纤维组织,所以胰腺癌质地灰白坚硬,少血供。所以增强时周围增强而癌组织反而密度低。这种低密度是相对的。

胰腺癌恶性程度很高,不易早期发现,切除率低和预后差为本病的特点,即使在可切除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小于8%。

多数胰腺癌可出现多种血清学标记物升高,包括CA19-9、CA24-2、CA50、CEA等,其中以CA19-9的阳性率较高,最常作为胰腺癌的辅助诊断和术后随访的指标。

胰腺癌对化疗敏感,首选的化疗药是5-氟尿嘧啶和吉西他滨,二者都属于抗代谢类药物。

一切导管腺癌对于放疗中等度敏感,放疗主要用于解除症状、缓解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展(放疗主要是对疼痛敏感,而非对瘤体本身敏感),放疗的远期疗效仍有争议。

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多数病人出现*疸时方才引起警觉而就医,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壶腹周围癌生长于十二指肠肝胰壶腹处,此为胆汁和胰液排出的通道。即使肿块很小,亦可阻碍胆汁的排泄,早期即出现阻塞性*疸,患者就医较早,早发现,早治疗,因而预后较好。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良恶性仅从组织、细胞形态学上很难区别,主要取决于有无侵袭周围组织、器官或(和)发生转移等。

胰岛素瘤90%以上为单发圆形肿瘤。

胰岛素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

手术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一经诊断,手术应尽早施行,而对于无法彻底切除转移灶的恶性胰岛素肿瘤以及无法手术的病人可以选择化疗。

①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即胃泌素瘤,来源于G细胞,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顽固性消化性溃疡,这是因为胃泌素瘤分泌大量的胃泌素,刺激胃壁细胞分泌大量胃酸,导致胃酸显著增高,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和腹泻。

②Gardner综合征: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主要表现为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癌变倾向明显。

③Peutz-Jeghers综合征:也称为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多发性息肉可出现于全部消化道,以小肠息肉为主,多见于青少年,可癌变。

④Budd-Chiari综合征:指布加综合征,此病是一种由于肝脏静脉血流受阻引起的综合征,通常是因为肝脏大静脉内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上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英文

pancreas

uncinateprocess

acutepancreatitis

self-limiting

abdominal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化系统外科学之胰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