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普当我们在讨论超声内镜时,我们在谈
TUhjnbcbe - 2021/4/16 15:46:00
白癜风专家刘文斌         http://pf.39.net/bdfyy/qsnbdf/201215/8498651.html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

中山内镜大肠癌科普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是一项内镜的微创新技术,简称EUS。常规的腹部超声将超声探头置于人体的表面,从外向里对体内的脏器进行检查,而超声内镜则相反,通过在胃肠镜的头端装载一个超声探头,在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在消化道的管壁内由里向外进行超声检查,不仅能避免一些肠道气体对于超声波折射的干扰,还能对人体深部的组织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

超声诊断:

既然是内镜下的超声检查,和普通超声检查一样,EUS首先能对病灶进行观察,通过病变内部的回声高低,对病变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当病变内部的回声较为复杂,仅仅通过观察难以进行诊断时,EUS还能进行进一步的介入诊断。所谓介入诊断,是指在超声影像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入人体病变部位,吸取一部分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从而明确诊断,这项技术称为EUS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简称EUS-FNA技术。

对于胰腺肿瘤、胆管肿物、肝脏深部的病灶,往往因为处于人体深部,难以通过传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活检从而获得组织学证据,进而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此时EUS-FNA就有了用武之地,不仅能获得抽吸标本,还能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甚至通过进一步的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更多的病灶组织,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EUS-FNA的出现,不仅能够使许多原本诊断困难的消化系统疾病也能得到确诊,同时能使患者避免损伤较大的手术探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后续治疗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超声治疗:

除了帮助诊断,超声内镜当然也可以进行介入治疗,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穿刺引流已成为了一项成熟和完善的技术,主要包括胆囊胆道引流、胰腺假性囊肿和脓肿的引流等,在消化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些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但又不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如需行胆囊减压,可以通过在超声监视下将穿刺针经胃或十二指肠壁穿入胆囊,置入导丝,随后将鼻胆管或支架放入胆囊,引流化脓胆汁。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胆囊恢复正常大小后即可拔除引流管或支架,行后续相关手术治疗。

另外,对于胆道梗阻的患者,尤其是内镜下D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现在可以通过EUS联合ERCP金属支架置入术解决患者的梗阻,这项技术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感染发生率低,且对消化道功能几乎没有影响,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除此之外,慢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胰周积液、胰腺假性囊肿、脓肿等,也可以通过EUS引导下行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在内镜超声的监视下将引流支架一端置入囊肿或脓腔,另一端通向胃或十二指肠,达到引流的目的。

而对于胰腺肿瘤、胰管结石、胰管狭窄或胰管手术后狭窄所导致的胰管梗阻的患者,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胰管造影及胰管引流术同样也是一种替代治疗的选择,避免了如外科手术和经皮介入引流等有创性操作,适用于对常规经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失败的患者。

总体而言,内镜治疗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治疗手段。

肠镜下的超声内镜一般有什么用途?

前面所讲的超声内镜诊断和治疗,大部分都是在胃镜下进行的,也就是超声胃镜,很少通过肠镜进行。那超声肠镜有些什么用途呢?一般来讲,超声肠镜大部分是用来对肠镜下发现的黏膜下肿块进行诊断,判断其来源和层次,以此来预判其性质,进而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比如,肠镜下发现的“直肠黏膜下隆起”经超声内镜诊断预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就可以进行内镜下的切除。而“盲肠黏膜下隆起”经超声内镜诊断为“盲肠脂肪瘤”,就可以随访,并不一定需要手术。

听说超声内镜下还能解决幽门梗阻?

没错。恶性胃出口梗阻及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往往因肿瘤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同时长期的恶心、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以及生活质量下降。

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即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在胃壁和小肠壁上各穿刺一个开口,通过这两个开口放置一个全覆膜支架,相当于使胃内容物通过一条捷径绕过梗阻段,直接进入小肠进行消化吸收,解决患者的梗阻。相较于以往的开腹胃空肠吻合术,该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充分体现了内镜微创的优势,且成功率高、侵袭性低,是传统胃空肠吻合术的微创替代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当我们在讨论超声内镜时,我们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