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赵忠祥患癌去世其实癌症这个病名本就不应
TUhjnbcbe - 2021/4/14 15:59:00

▲*(年1月16日-年1月16日),中国著名播音主持人、旧体诗人、画家。

年1月16日上午,*先生的儿子赵方通过*的个人认证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

据*儿子发文透露,*年底感到身体不适,就医检查,发现身患癌症,已经扩散。说到癌症,很多人都害怕和癌症“扯上关系”现在的癌症被过度宣传了,而且是负面宣传,夸大癌症的可怕性。癌症这个病名本就不应该存在,它不过是一种稍微严重的慢性病。

现代医学把治不好的病、要命的病就称之为癌症,所以当有人被告知得了癌症就吓得六神无主,一遍又一遍在心里重复这样的负面意识:这种病治不好,这种病要死人,我活不长久了。在这种恐惧负面情绪的打压下,病人的病情会加剧恶化。为什么允许癌症这个病名存在?因为现代医学要为自己免责:不是我治不好你的癌症,而是这个世上谁也治不好你的癌症,治不好你的病不是我的错,是你自己的错,是癌症的错,把责任全推给病人推给莫须有的癌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对现代医学很有利的局面:治好了算我的,治不好与我无关。其次癌症会给掌控世界人民健康的医疗资本集团牟取巨额利益。医院会告诉你,癌症太可怕了,癌细胞会快速扩散,癌细胞会转移,癌细胞会侵占你全身,治疗可能会死,不治疗会死得更快。这样一来,脆弱的病人有谁不敢不听医生的话,赶紧治疗呢?只要你接受治疗,等待你的将是倾家荡产,不管治好还是治不好,医院带来巨额收益。难怪人民日报记者凌志*自己患癌后,深有感触地说,医院最喜欢癌症患者,医院的唐僧肉。癌症患者三分之一被吓死,三分之一被过度治疗治死,三分之一死于癌症。求生是人的本能,很多人嘴上说看淡生死,一旦要死了还是会仅仅抓住救命稻草的,哪怕这根稻草会引诱他到更凶险的深渊。因为不想死,所以一旦被确诊癌症很多人不假思索会选择治疗,医院摆布。这就造成了中国目前的医疗现状:一旦得了癌症,没有钱的底层老百姓会在网上众筹治病,中产阶级会倾家荡产治病,而上层社会的人会选择海外治疗。这样的局面如何改变?不要宣传癌症的可怕,不要妖魔化癌症,不要吓病人,最好把癌症这个病名取消,或者号召媒体重新宣传癌症,把癌症等同于其他慢性病,而不是要死人的绝症,要宣称天下无癌,人的身体是超级智慧的,与肿瘤共存一辈子完全有可能的。很多老死的人身体都被检测出很多所谓的癌细胞。现代医学在治疗癌症上显得太无可奈何了,只有简单粗暴的三部曲:切除、化疗、放疗。结果病人经过一番痛不欲生的折磨后,癌细胞没有死,病人却死了。上层人物,有的是钱,会医院。问题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思想从根上就错了,无论你去欧洲还是去美国,无论你花再多的钱请再医院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这三部曲:切除、化疗、放疗。《人世间》中的女博士,用了最好的化疗药,结果如何?现代医学认为得了癌症切除就是治本,就可以断根,以至于很多患者都选择切除。但是稍微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想,这哪里是治本啊,这明明是治标。因为现代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把人当机器,只相信眼睛看得见的东西。我把你切除了,我眼睛看不见了,就等于把你的病治好了,断根了。这真是很荒谬的想法,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你看得见的就是真理吗?切除只不过是解决了病灶,病灶没了就不管了,但病因还在,病灶很快再起来,于是再切除。恶性循环,把病人折磨半死不说,还得要病人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切除为什么治不好癌症?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一根木头上长了蘑菇,你想让木头不长蘑菇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是把蘑菇摘掉吗?摘掉蘑菇看似简单有效,看很快木头又长出更多蘑菇,你永远也摘不完。现代医学治疗癌症就是在玩不断摘蘑菇的游戏。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你把木头拿到太阳底下暴晒或者把它扔到沙漠里看看还能不能长出蘑菇呢?大量的事实证明手术治不好癌症,现代医学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沉默,他们想了很久也想不出癌症到底是个什么*,于是开始胡乱瞎猜。有的医学家认为癌症是自己的身体中*了,有的医学家认为是淋巴系统出了问题,有的医学家认为是感染导致的。后来在医学上掌握了话语权的洛克菲勒集团最终认为癌症是病*引发的,于是一种的新对抗癌症的治疗模式诞生了,那就是化疗。很多人为这种全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欢呼雀跃,但后来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化疗不过是贻笑大方,与切除治疗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化疗针对的也只是病灶,而不是病因。化疗不行,又搞出更猛烈的放疗。化疗、放疗为什么治不好癌症?举个很简单的比方。池塘里的鱼生病了,现代医学的做法就是买来抗生素投入池塘,去杀死池塘里的细菌。结果细菌没杀死多少,池塘里的鱼全部杀死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而不是破坏池塘的生态环境。化疗放疗就是在破坏人体的生态环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毁掉人体的自愈能力。手术、化疗、放疗都是在用屁股指挥脑袋,用局部来统治全局,是自损一千,杀敌五百的做法。癌症就好比家里的一个垃圾桶,任何一个家庭主妇都不会傻到因为垃圾桶发出的气味不好闻,而把垃圾桶扔掉,扔掉垃圾桶的后果是什么?就是满屋子的垃圾。切除肿瘤的后果是什么?癌细胞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最后会四处乱窜,转移到五脏六腑。如果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可以选择切除,但化疗放疗要果断拒绝,因为这样的治疗会彻底摧毁你的免疫系统,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远远超过治疗本身。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疗癌症的?中医治疗癌症第一步就是要扶阳。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肿瘤癌症都是阴气慢慢凝聚的结果,这种阴寒凝聚成的肿瘤必须要靠阳气来化掉。这就好比大自然一个现象: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所以有了癌症第一要务不是吃什么补品,而是要保护自己的阳气。不要伤害自己的阳气,虚贼邪风避之有时,不要对着空调吹了,不要大冬天的还穿暴露的服装,寒凉的水果少吃了,阴寒的牛奶少喝了,肥甘厚味的甜品要戒掉了。这一点李可老中医尤其强调。李可老中医甚至认为,中国人十有八九是寒湿,是阳虚,阴虚者很少很少。中医*才倪海厦同样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阳气是抗癌最好的妙方,认为心阳是最重要的阳气来源,心脏动力不足的人,心阳不足的人容易得癌。阳化气,阴成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脖子上长包块,肠道长痔疮都是阴成形的结果,那如何阳化气呢?很多人就用艾灸,艾灸一段时间后竟然发现包块小了,痔疮消失了。艾灸就是阳化气,因为艾叶是纯阳之物。中医抗癌的第二步就是要强壮我们的脾胃,保护我们的胃气。脾胃是五脏六腑的中心,先把它调理好了准没错,其他脏腑都会跟着好起来的。脾胃是五脏六腑的中心,是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好了,气血才会源源不断产生去攻克这个癌瘤,脾胃是正气的大本营,是免疫力的大本营。得了癌症最怕什么?最怕吃不下饭,最怕没胃口。人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只要你脾胃好好的,能吃得下饭,得了癌症也没事,你就死不了。保护好脾胃是每一个癌症患者最重要的方法。而化疗放疗恰恰是以伤害脾胃为代价的治疗方式,很多癌症患者化疗后根本吃不下饭,一下子瘦几十斤。中医抗癌的第三步,一定要调理癌症患者的情绪,千万不要被癌症这个病名吓到。很多癌症是被吓死的,天天恐惧,越恐惧病情越加重,所以一定要放开,死亡真的没有什么可怕的,要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来对待癌症。你今天死,他明天死,不过是一抔*土,没有本质的区别。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癌症,至少可以带癌生存。癌与爱只差一个字,只要你心生欢喜,不悲不恐,癌细胞也会变成爱细胞。为什么情绪这么重要?因为很多负面情绪都会伤害阳气,比如悲伤、抑郁、恐惧、担忧等等。而正面的情绪可以激发阳气,比如喜悦、豁达、慈悲、自信、勇敢等等。病人的情绪谁也帮助不了,只能靠自己。但是中医可以用一些药来帮助病人拥有更好的情绪,比如小叔在这里用柴胡与香附,它们是疏肝理气最好的药,能够打开病人的心结,把郁结的气驱散出去,让病人心胸更开阔,心情更愉悦。有的病人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破罐子破摔,看谁都来气,这是肝的问题,用点白芍来柔肝,这样病人脾气就好多了。中医抗癌的第四步一定要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让肿瘤这个局部的死血去掉,让新的气血流进肿瘤这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只要气血进来了,没有什么攻克不了的癌症。肿瘤在标就是一个局部的瘀滞,我们必须要把这个瘀滞打通。世上的病看似复杂,实则不过是两种病,一个就是不荣,就是气血不足,一个就是不通,经络不通。我们灌溉田地的时候知道修渠,这个沟渠就是经络,沟渠修好了,还得引水,这个水就是我们的气血。当然,活血化瘀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运动。运动就是最好的行气活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不是让你去瞎运动,因为运动是耗气血的,癌症病人到了后期气血已经严重虚弱了,所以运动要适宜,循序渐进,以微微出汗为宜,而不是跑到健身房里手舞足蹈,大汗淋漓。经常运动的人,身体气机很顺畅,得癌症的概率很小,总是坐在那不动的人又吃得多的人容易得癌症。中医抗癌的第五步,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的一定要首先解决便秘问题。大便不通畅就会积累更多的*素去供养癌细胞,便秘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得了癌症不容易康复,会加重病情,大便通畅的人不容易得癌症,得了癌症也容易康复。愿天下无癌。

14种高发癌症防治方法

年,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医院推出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涉及的肿瘤扩展至14个,包括了详细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那么,哪些人群是14种癌症的高危人群,什么样的方法去检查呢?

01大肠癌

大肠癌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大肠癌筛查建议:

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但由于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应用。

大肠癌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性和炎性刺激。

02乳腺癌

乳腺癌高危对象:

1.未育或≥35岁初产妇;

2.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3.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4.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5.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6.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条及以上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筛查建议)

乳腺癌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线检查(钼靶)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3年乳腺X线检查1次;

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乳腺癌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03宫颈癌

宫颈癌高危人群:

1.有多个性伴侣者;

2.性生活过早者;

3.HPV感染者;

4.免疫功能低下者;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宫颈癌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类型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宫颈癌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

2.不吸烟或戒烟;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04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肺癌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肺癌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05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1.感染乙型肝炎病*(HBV)或丙型肝炎病*(HCV)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药物性肝损患者。

肝癌筛查建议: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肝癌预防建议:

1.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治疗以控制肝炎病*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06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者。

胃癌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胃癌预防建议:

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戒烟;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07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

1.年龄50岁的男性;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前列腺癌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前列腺癌预防建议:

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08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tCarney综合征、WernerG综合征和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

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

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甲状腺癌筛查建议: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预防建议:

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09淋巴瘤

淋巴瘤高危人群:

1.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淋巴瘤筛查建议:

淋巴瘤临床体检项目包括:

①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②B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③血常规。

1.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1次。

淋巴瘤预防建议:

1.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2.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3.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合理疏导情绪不良。

10食管癌

食管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管癌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食管癌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11皮肤癌

皮肤癌高危人群:

具备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

1.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2.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3.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4.曾患有皮肤癌;

5.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6.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皮肤癌筛查建议:

临床体检,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皮肤癌预防建议:

1.定期皮肤自查(以尺比对,拍照备用);

2.户外做好物理或化学防晒,避免暴晒;

3.足趾或皮肤色斑勿自行反复修剪或弄破;

4.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2胰腺癌

胰腺癌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6.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胰腺癌筛查建议:

1.上述对象以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检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胰腺癌预防建议:

1.戒烟、控酒;

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

3.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4.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5.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13胆囊癌

胆囊癌高危人群: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2.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

3.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4.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5.胆囊腺肌症患者;

6.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7.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8.炎症性肠病人群;

9.合并糖尿病人群。

胆囊癌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血清CEA、CA和肝胆B超检查;

2.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血清CEA、CA和肝胆B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胆囊癌预防建议:

1.超过1厘米的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的胆囊腺肌病患者,建议限期进行胆囊切除术;有症状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瓷化胆囊以及小于1厘米的胆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议尽早进行胆囊切除术。

2.按照筛查建议进行定期体检。

14脑部肿瘤

脑部肿瘤高危人群:

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

1.头痛常常清晨发作,较剧烈,起床轻度活动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2.喷射状呕吐;

3.视力模糊,视觉障碍;

4.精神异常常常有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温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

7.偏瘫或踉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多在打电话时,一耳听到,另一耳听不到;

9.巨人症;

10.幼儿发育停止。

脑部肿瘤筛查建议:

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

脑部肿瘤预防建议:

1.健康生活,避免熬夜;

2.增加户外锻炼和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3.合理饮食。

最后,癌症关键是早查早治!对照14种男女常见癌症高危人群和筛查建议,才能更好的做好癌症的预防!建议大家赶紧收藏!■

点击“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忠祥患癌去世其实癌症这个病名本就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