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6岁,因「右上腹部疼痛1月余」入院。
现病史
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钝痛,无放射痛,不剧可忍,无明显缓解、加重因素,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不适,医院。
查腹部B超提示:左肝内胆管结石;双肾结石。
腹部增强CT提示:1.肝脏多发小囊肿;左肝内胆管结石;2.胰腺头部稍微饱满,密度欠均,建议随访或MRI检查。
胰腺MRI平扫+DWI+增强提示:十二指肠乳头内下方胰头钩突后方区域异常信号结节灶,大小约1.9*1.6cm,来源肠道间质瘤可能,胰头钩突起源MT或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待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
左腭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及化疗2年余,化疗后规律随诊;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肾病史;无肺结核史、病*性肝炎史、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
胰腺CT平扫+增强
诊疗思路
患者中年男性,因「右上腹部疼痛1月余」入院。疼痛性质为钝痛,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外院腹部超声、CT均见左肝内胆管结石。因此,右上腹疼痛可能与左肝内胆管结石有关。此外,胰头钩突后方区域异常信号结节灶,但病变性质不明,仍需进一步明确。
胰腺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区钩突部体积增大,密度异常,增强后钩突部见一直径约2.3cm的类圆形低密度区,内密度不均匀,局部与十二指肠分界清。
通过以上影像表现,病变定位明确:胰头钩突部病变。但定性方面需进行如下鉴别:患者中年男性,既往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并行化疗,化疗后定期随诊,半年前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因此该诊断首先考虑。胰腺增强CT提示病变未见明显强化,故不排除胰腺原发恶性疾病,如胰腺癌、胰腺囊腺癌等。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
静脉麻醉下纵轴超声镜进镜至降部,十二指肠乳头大小形态正常。超声扫描见胰头部胰管稍扩张,内径约3.5mm,胰腺钩突部见一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匀,病灶中央中等回声为主,周边低回声为主,大小约1.85×1.8cm,CDFI提示病灶血供丰富,六氟化硫微泡剂造影提示动脉期实质期高增强,血流多普勒见穿刺径路,未见明显血流,用22G波科穿刺针刺入胰腺钩突部肿块来回提插取得组织条长约10cm,送检涂片、细胞学及组织学。针眼未见明显血,予撤镜。
病理
(胰腺钩突部)符合恶性黑色素瘤转移CK(pan)(-),Ki-67(20%+),P63(-),HMB45(+),MelanA(+),S-(-)。
小结
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多见于皮肤、肛门和眼睛,以皮肤最为常见,原发于上消化道的恶性黑素瘤极为少见。恶性黑素瘤一般经淋巴道转移,也可经血道转移,多转移至肺、肝、脑等器官,也常发生胃肠道转移。
胃肠道单一脏器中,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最多见的为小肠,其次为结肠、胃及直肠,合并转移者最常见的为小肠和结肠,且患者生前确诊率仅为4%。原发于胰腺的恶性黑色素瘤鲜有文献报道,胰腺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曾报道过2例。
在本病例中,患者以「右上腹部疼痛」起病,病程短,影像学检查见胰头钩突部类圆形低密度病灶。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其有左腭部恶性黑色素瘤病史,需首先考虑恶性黑色素瘤胰腺转移可能,最终病理证实符合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编辑:梦笔书生
作者:木木proyl
审稿:丁香园论坛版主cs
题图来源:Shutterstock
投稿及转载邮箱:mengbishus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