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
医院收到一面锦旗,
市民苏紫灿一家满怀感激,
这背后的故事,
诠释了对生命的永不放弃。
苏紫灿一家送来锦旗
历时55天,让82岁患者重获新生“我父亲是1月30日发病的,本来想着只是一般的疾病,治了就好了,在来到这里之前,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但是没想到,医院,因为老人年纪大了,病情较为复杂,手术危险系数高,那里的医生最后都是劝我们放弃治疗,心情一下子跌落在谷底。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们作为儿女的,不能放弃呀,无论医院里去给老人治病。”苏紫灿的二儿子苏端升表示,虽然想医院,但是由于父亲年纪大,身体条件也不允许,医院人就没了。
2月14日,对于苏紫灿一家和医院普外科的医务人员来说,是难忘的一天。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们一家就带着父亲来到医院进行治疗。“当天来的时候,已经是作了最坏的打算了,从最初‘治病’的心情变成了最后‘尽孝’的心情,医院还下了病危通知书,我们都是很悲观的。”医院的场景,苏端升的心里五味杂陈,想着父亲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他们还通知了老家的亲戚来看望父亲,见父亲最后一面。然而,谁也想不到,他们一家最没有抱希望的地方却给了老人活下去的希望。
尽管知道老人的身体条件情况和病情难度,医院还是秉着“救死扶伤”医院进行治疗,医院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将老人入院以后,该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各科室专家医师和普外科医务人员针对老人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探讨,在患者家属的支持及配合下,决定与死神来一场“搏斗”。
“经过确诊,老人患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伴有胰腺假性囊肿,到目前为止,这种病的死亡率达到70%左右,本来想着先给老人进行保守治疗,待囊肿成熟之后再动手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病人病情有反复,老人的身体条件已经等不了了,必须及时做胃-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这个手术难度很大,就好像在煮熟了的鸡蛋里面那层蛋白膜上面绣花一样,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所以不仅仅是整个普外科医务人员,就连我们麻醉科的医务人员都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好在家属一直很配合,这也让我们医生少了一些顾虑,举全院之力,尽力为老人进行手术。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会全力以赴。”该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陈君表示。
3月9日上午10点30分,在全麻的情况下,医院为老人进行了胃-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胃十二指肠造瘘术、胃造瘘术。手术持续到中午1点25分,历经3个小时,手术终于成功完成,老人也在中午2点过苏醒过来,生命得到了延续。为了保证老人的治疗,医院还专门隔离出一个病房做临时的ICU病房,6名护士24小时轮班坚守,随时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在4月12日,经过一周的停药观察以后,确定老人的身体状况稳定,医院准予出院回家。
悉心照料苏紫灿老人
“这几天老人在家里精神状况都很好,基本康复了,以后慢慢养好身体就行了。今天我们是来办出院,医院送锦旗,从第一天来到这里,整整过了55天,我们一家就感受到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父亲获得第二次生命,还能继续享受天伦之乐。真的发自内心感谢他们!”看着眼前精神状况良好的父亲,苏端升内心充满感激地说。
在送锦旗当天,医院进行复查,坐在自己当初住院的19号床上,他满含泪水地说:“非常感谢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帮我‘捡’回了这条命。”
乌蒙新报记者李梦秋
特别声明:版权作品,欢迎分享,但复制、摘编及建立镜像等其他用途,需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