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杆菌(hp)
考点1实验室检查:
非侵入首选:尿素呼气实验
侵入首选:快速尿素酶试验
复查首选:尿素呼气实验
服用PPI后检查:血清学Hp抗体检测(最不易出现假阴性)
?????
考点2根治治疗:
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类: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抗生素。
目前采用四联疗法:1种PPI+1种铋剂+2种抗生素。
疗程10~14天。
考点3与hp有关与hp无关的胃病:
记住无关的剩下都是有关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A型胃炎
(ps:B胃炎又叫多灶萎缩胃炎)
考点4幽门螺旋菌致病机制:
找一酶一体两*素(尿素酶,菌体,空泡*素,细胞*素)
考点5治疗hp的抗生素: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甲硝唑(灭滴灵)、
克拉霉素(甲红霉素)
呋喃唑酮(痢特灵)
ps:呋塞米(呋喃苯胺酸)(速尿)
疼痛特点:
1,胃食管反流??发生于胸骨后,严重时表现为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颈部、耳后
2,心绞痛??发作行疼痛,多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压迫感、束带感、紧缩感、窒息感,属钝痛性质,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多为3-5分钟,有时胸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部、下颌部
3,肝癌???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钝痛,若病变侵犯到膈,疼痛可牵涉右肩或右背部
4,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上腹部可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肩胛、背部
5,胰腺炎???左上腹剧痛,可放射至左肩及左腰背部
消化系统中放射痛见于:
1、胃食管反流
2、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夜间痛,放射痛,抗酸无效,易出血)
3、急性胰腺炎(放射痛,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胃食管反流病,分为NERD(非糜烂性反流病,胃镜阴性型,胃食管返流),和RE(反流性食管炎,胃经阳性型),这两型其实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两个阶段前者轻,胃镜下没有糜烂,所以再用24hph看是否反酸,后者被酸腐蚀糜烂了,胃镜可见可诊断。
1胸膜性胸痛:
与咳嗽呼吸有关,气胸,肺炎,胸膜炎等。
2胸壁痛:
与肌肉神经肋骨有关,肌肉损伤,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等。
与1的区别在于咳嗽运动后加重,按压加重。
3纵隔性胸痛:
1、纵膈疾病:纵膈脓肿等
2、纵隔内脏器官痛,气管食管心脏,胸腺,主动脉,淋巴等。
预防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米索前列醇
万能药:奥美拉唑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总结
cox-1??粘膜修复,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表达于胃肠道
coc-2??促炎症反应,组织损伤,舒张血管?主要见于炎症反应
抑制cox-1??抗血小板聚集,也致溃疡产生
抑制cox-2??抗炎,镇痛,解热
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酚酯?
阿司匹林?(旨在抑制COX-2,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但因特异性差,同时也抑制了COX-1,导致维持黏膜正常再生的前列腺素E不足,黏膜修复障碍)特异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
1、精神刺激是病因:急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
2、精神刺激是诱因:消化性溃疡
3、喝酒是急慢性胃炎的病因,溃疡的诱因
4、感染是心衰的诱因,感染也是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
5、稳定型心绞痛(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诱因是劳动或者情绪激动
6、饮酒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1、巨大溃疡:直径>2cm,常见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老年患者。
2、GU+DU,好发幽门梗阻和狭窄。
3、儿童溃疡:脐周腹痛,有恶心呕吐
4、老年人溃疡:症状不典型类似老年人甲亢,容易出现体重下降和贫血,GU易误认为胃癌。
幽门管溃疡的临床特点有:
1、常缺乏溃疡病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多数患者餐后迅速出现疼痛,少数可表现为饥饿痛或饥饿与餐后均出现疼痛,腹痛不易被制酸药控制。
2、幽门管溃疡易并发幽门水肿、痉挛,早期可出现呕吐。反复炎症刺激可致瘢痕性幽门狭窄,导致器质性梗阻。
3、幽门管溃疡出血率较普通溃疡高,且易于反复发生。
4、幽门管溃疡穿孔也较多见。
球后溃疡指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溃疡多在后内侧壁,可穿透入胰腺。球后溃疡多具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特点,但症状较一般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而持续,且夜间疼痛和背部放射痛更为多见,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抗酸剂无效,早期呕吐,较易并发梗阻,出血,穿孔
胃泌素瘤特点:顽固性腹泻+高胃酸,出血穿孔梗阻,内科治疗无效,易复发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病因,出血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并发症;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尿,但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lga肾病
内镜看的直观清楚,还能取活检。空腔“腔内”确诊首选“镜子”——从天然开口进入观察腔道内壁
1、胃镜——上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癌、胃癌、消化性溃疡。
2、肠镜——下消化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大肠息肉、结直肠肿瘤等。
(注意「确诊首选」不等于「首选」。
???如:外痔首选的是一指禅——直肠指检~
??????溃疡穿孔首选站立位X线片~膈下游离新月体影)
3、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炎、狭窄、结核等,支气管癌、中央型肺癌
非腔道器官确诊一般首选穿刺活检——从皮肤穿入取活检。
如肝癌、乳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周围型肺癌。
出血:两最;DU多见(50%)
消化性溃疡一一最常见并发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一最常见病因
5ml/d__便潜血(+)
50ml/d__黑便
ml/d——呕血
ml/d__弓I起症状
ml/d__休克
血压下降:出血量>-ml
红细胞压积30%-40%:约ml,
<30%,>ml
中心静脉压<5cmH2o,>ml
血红蛋白每下降1g,约-ml
以下无需输液,-酌情输液,-1输浓缩红细胞,1以上全血与CRRB各半
肠结核
1.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
2.病变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但以回盲部最常见。
3.除结核*血症状外,非特异性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腹块。
4.肠道造影检查、肠镜检查加活检是主要检查手段。组织标本中干酪样肉芽肿是特征性病理改变。
5.本病一般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6.临床表现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腹痛的发生可能与进餐引起胃肠反射或肠内容物通过炎症、狭窄肠段,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
2、腹泻与便秘:排便次数一般每日2~4次,重者每日达10余次。粪便呈糊样,一般不含明显脓血,不伴有里急后重,有时会腹泻与便秘交替,这与病变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
3、腹部肿块:肿块常位于右下腹,一般较固定,中等质地,伴有轻度或中度压痛。
4、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现:结核*血症状多见于溃疡型肠结核,表现为不同热型的长期发热,伴有盗汗。
结核性腹膜炎
1.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2.除结核*血症状外,腹痛、腹水和腹部肿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3.腹水总蛋白>25g/L、白细胞>×10?/L且以淋巴细胞为主、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增高和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11g/L组合是其腹水特点。腹腔镜检查加活检对本病有确诊价值。
4.根据本病的病理解剖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三型,以前两型为多见。
5.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结核*血症常见,主要是发热与盗汗。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约1/3患者有弛张热,少数可呈稽留热。
二、腹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也可始终没有明显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当并发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
三、腹部触诊:腹壁柔韧感,即“揉面感”,系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有慢性炎症的一种表现,是结核性腹膜炎的典型体征,但不常见(<30%),缺乏特异性。
四、其他症状:腹泻常见,一般每日不超过3~4次,粪便多呈糊样。腹泻主要由腹膜炎所致的肠功能紊乱引起。
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绝无病原体。
外关节,眼睛,嘴,皮肤都是随着病情变化的,可以看出来,浅表的部位病变都很轻,都是善变的。骶髂,脊柱,胆管,淀粉样变(累积器官组织),不随病情变化。说明内在部位的隐藏的深,自己发展自己的,不易改变。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减退,易引起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致急性结肠扩张,从而发生中*性巨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
1.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病变绝大多数累及直肠与结肠,并主要限于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
3.本病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术后可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一线治疗药物为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激素无效或依赖需应用免疫抑制和生物制剂。
4.中*性巨结肠多发生在重症UC患者。此时结肠病变广泛而严重,累及肌层与肠肌神经丛,肠壁张力减退,结肠蠕动消失,肠内容物与气体大量积聚,引起急性结肠扩张,一般以横结肠最为严重。常因低钾、钡剂灌肠/结肠镜检查、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而诱发。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X线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形消失。其并发症预后差,易引起急性肠穿孔。
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UC的常用药物。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经肠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其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
腹痛的特点及其对应疾病:
腹痛-便意-便后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腹痛-进食-缓解:十二指肠溃疡(餐前痛)
腹痛-进食-加痛:胃溃疡(餐后痛)
腹痛-进食加重-便后/排气后缓解:克罗恩病
腹痛-餐后加重-便后/排气后缓解:肠结核
腹痛-便后/排气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便时腹痛-缓解-括约肌痉挛痛:肛裂
克罗恩病
1.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等肠外损害。
2.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块及肠梗阻,发热为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并伴有关节、皮肤等肠外表现。病理是确诊的唯一手段。注意与肠结核鉴别。起病大多隐匿、缓慢进展,从发病至确诊往往需数月至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为终生复发疾病。少数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急腹症,酷似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肠梗阻。本病临床表现在不同病例差异较大,多与病变部位、病期及并发症有关。
3.肠外表现:可有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因而伴有一系列肠外表现,包括杵状指(趾)、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亦偶有所见。
4.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仅适用于病变局限于结肠者;不同剂型的美沙拉嗪可在小肠、回肠及结肠定位释放,故适用于病变在小肠、回肠末段及结肠者。该类药物一般用于控制轻型患者的活动性;也可用作缓解期或手术后的维持治疗,但疗效并不肯定;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活动期最有效的药物,适用于中、重型患者或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的轻型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
1.临床表现:以腹部不适或腹痛、排便异常为主。腹部不适或腹痛以下腹部为多,也可游走,发作和持续时间不定,常在排气或排便后缓解。腹泻多在晨起或餐后出现,无血便。便秘往往伴有便后不尽感,部分患者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IBS患者常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消化不良、胃灼热、反流;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对可疑IBS患者进行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注意报警症状和体征,新近出现持续的大便习惯(频率、性状)改变或发作形式改变或症状逐步加重者、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年龄>40岁者应行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检查。其他检查还有:血、尿、粪(包括潜血试验、寄生虫)常规,粪便细菌培养;血生化(糖、肌酐、甲状腺功能)、血沉;腹部B超。
治疗:
痛?匹维溴铵
泻?洛哌丁胺
秘??二乳山甲基
抑??阿米替林
胀??双歧乳酸酪酸菌-纠正菌群失调
消化道大出血
1.大出血的溃疡:一般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大多由于溃疡基底血管被侵蚀破裂所致,多数为动脉出血。
2.应激性溃疡:严重的烧伤可导致Curling溃疡,脑外伤可导致Cushing溃疡。
3.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均有黑粪,幽门以上的出血易导致呕血,幽门以下的出血易导致便血。若出血量小,血液在胃内没有引起恶心、呕吐,则血液从肠道排出,表现为便血;反之,如果出血很急、量多,幽门以下的血液也可反流到胃,引起呕血。呕血常呈咖啡渣样,若出血量大,可为鲜红色或有血块。黑粪常呈柏油样,若出血量大,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
4.胆道出血的患者多有类似胆绞痛的剧烈腹痛的先兆,右上腹多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甚至可扪及肿大的胆囊,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并出现*疸。胆道出血,量一般不多,一次为~ml,很少引起休克,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
5.内镜检查:可有助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并可同时进行止血(双极电凝、激光、套扎和注射硬化剂等)。内镜检查应早期(出血后24小时内)进行,阳性率高达95%左右。对肝功能差的患者(有*疸、腹水或处于肝性脑病前期者),应首先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在纤维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止血,必要时可急诊做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6.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板状腹”和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是溃疡穿孔的典型表现。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部,明显腹膜刺激症状,典型的“板状腹”,肝浊音界消失、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可以确诊。
腹水是肝功代偿与非代偿的明确标志,肝硬化的两个线索——腹水和肝功。有明确腹水和*疸者为ChildC级,不能进行断流分流术。
肝脏与肾脏一样,病变越久,变得越来越小越硬。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两个指标:一看大小,二看腹水。
肝硬化
1.症状
代偿期肝硬化:无特异性,症状轻。
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疸,出血和贫血,不规则低热,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腹水,门—腔侧支循环开放,脾功能亢进及脾大)。
2.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形成情况(如下图)
3.适度限钠、应用利尿剂是肝硬化腹水的基本处理方法;放腹水补充白蛋白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用于难治性腹水的治疗;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是防治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措施。治疗失败时可考虑TIPS。
4.并发症:肝肾综合征(少尿、无尿、氮质血症,血钠及尿钠降低)、肝肺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胃底食管静脉常见)、胆石症、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肝细胞癌。
肝性脑病常见诱因有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腔积液、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药、麻醉药、便秘、尿*症、外科手术及感染等。
肝性脑病患者临床分期与临床表现记忆为:
(1)肝性脑病临床分期
1期不想睡:睡眠倒错。
2期睡不醒:嗜睡。
3期可唤醒:昏睡可唤醒。
4期唤不醒:昏迷唤不醒。
(2)分期记忆为
0期无心智:无行为、性格的异常,只在心理测试或智力测试时有轻微异常。
1期轻扑倒:轻度性格改变和精神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睡眠倒错。
2期定巴士:定向力障碍,Babinski征阳性,嗜睡。
3神4无颤:3期常有神志不清或幻觉,4期病人不能合作而无法引出扑翼样震颤。
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可减少假性神经递质形成的药物是支链氨基酸;可减少氨生成与吸收的药物是乳果糖或乳梨醇;清洁灌肠的方法:生理盐水或弱酸液清洁灌肠,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液灌肠。当肝性脑病出现烦躁、抽搐时禁用鸦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草类镇静剂,可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能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细菌的抗生素有:利福昔明、甲硝唑、新霉素等。
肝源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主要差别在于上腔静脉怒张和颈静脉怒张;肺心病代偿与失代偿的主要区别:失代偿时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1、肾癌副瘤综合征:发热,高血压高钙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糖,肝功异常。2、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主要临表是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外加罕见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内科)
原发性肝癌
一、分型:
1、弥漫型:小癌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2、巨块型:瘤体直径大于10cm。
3、块状型:瘤体直径在5~10cm之间。
4、结节型:瘤体直径在3~5cm之间,根据结节数量和形态,又可分为单结节型、融合结节型、多结节型。小癌型:直径小于3cm。
根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肝细胞型(最常见)、胆管细胞型、混合型以及特殊类型。
二、转移途径:肝内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经肝内门静脉及分支进行肝内转移。
最常见的肝外转移部位是肺。
经淋巴道最常见的位置是肝门淋巴结。
三、伴癌综合征:指机体在肝癌组织自身所产生的异位激素或某些活性物质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组特殊症候群,可与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也可先于肝癌症状。以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为常见,有时还可伴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四、肝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治疗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肝动脉栓塞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胰腺炎
1.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及休克。
2.体征:体征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度腹部体征较轻,往往与腹痛主诉程度相称,仅有上腹轻压痛,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多无腹肌紧张、反跳痛。几乎所有中度和重度患者均有腹部压痛、肌紧张,可有明显的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膜炎时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而胰腺与胰周大片坏死渗出时出现移动性浊音。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时,上腹可扪及肿块。血液、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深入腹壁时,可见两侧肋腹皮肤呈灰紫色斑,称之为Grey—Turner征,而脐周皮肤青紫称Cullen征,多提示预后差。且常有全身表现,以血容量不足和中*症状多见,如脉搏>次/分、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可造成暂时性阻塞性*疸,如*疸持续不退且逐渐加深多为胆总管或壶腹部嵌顿性结石引起,少数患者可因并发肝细胞损害引起肝细胞性*疸。
3.血清淀粉酶水平高低与病情不呈正相关,淀粉酶不升高的情况有:
极重症急性胰腺炎。极轻症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基础上急性发作。急性胰腺炎恢复期。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甘油三酯升高可能使淀粉酶抑制物升高。4.非手术治疗中,禁食、胃肠减压为最基本的治疗。镇痛解痉治疗时禁止单用吗啡(因其可使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加重病情)。
胰腺癌
1.症状
腹痛:60%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腹痛常位于中上腹,其次为左侧季肋部,后期常伴有腰背部放射性疼痛。胰头癌常向右侧腰背部放射,胰体尾癌则多向左侧腰背部放射。仰卧与脊柱伸展时疼痛加剧,弯腰前倾坐位或屈膝侧卧时可稍缓解。当癌肿压迫或浸润腹膜后神经丛引起严重的持续性腰背痛。*疸:是胰头部癌的突出症状,可伴有腹痛,也可表现为无痛性*疸。多由胰头癌压迫或浸润胆总管引起,也可能是肝内、肝门、胆总管淋巴结肿大所致。体重减轻:在*疸之前常有短期内显著的体重减轻,晚期呈恶病质。2.体征:可有消瘦、*疸和上腹压痛。当扪及无压痛肿大胆囊时为Courvoisier征,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体征。胆汁淤积、肝转移癌可致肝大,胰腺癌压迫脾静脉可致脾大。晚期有腹部包块、腹水和远处转移征象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造影: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显示肿瘤压迫的间接征象,十二指肠曲增宽、降部内侧呈“反3”征象。CT:是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4.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最多见,约占60%~70%,胰体5%~10%,胰尾10%~15%,弥漫性病变10%。发病年龄以45~70岁居多,40岁以下患者<2%,男女比约为(1.3~1.8):1。
消化道出血
1.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2.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3.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速度慢亦可无呕血。反之,幽门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因血反流入胃腔引起恶心、呕吐而表现为呕血。
4.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成人每日上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常可出现阳性;每日出血量50~ml可出现黑便;日出血量>~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5.处理原则:急症内镜检查前,需先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贫血及使用止血药物(如患者血压不平稳,应首先输血补液,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进行其他检查)。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当生命体征不稳定(收缩压90mmHg)时,而首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疗;当生命体征稳定时及时进行胃镜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