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院胰腺癌MDT讨论会简讯
TUhjnbcbe - 2020/12/25 12:45:00
白癜风的饮食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14531.html

年2月28日(周三)下午11:30-13:00,医院门诊大楼三楼多学科联合门诊会议室举办了胰腺癌多学科讨论会,会议由普外科主任刘颖斌教授主持,参会者包括普外科张勇主任、顾钧主任、陆建华主任,消化内科汪余勤主任,影像科任刚主任,肿瘤科顾建春主任,病理科管文斌主任等十余位相关科室专家。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复杂的、高风险的重大疾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医学上对胰腺癌治疗的研究有两大热点,一是多学科联合诊治,二是精准治疗。多学科联合下进行精准治疗是胰腺癌最佳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节省患者检查治疗费用。

相比其他疾病,胰腺癌因为复杂、高风险的特点,更需要多学科的联合,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多学科诊治打破了以前“单打独斗”的模式,避免了由于单一、混乱的诊治而耽误病情的情况。其次,通过多学科团队聚集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制定出最合理的方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再者,通过多学科联合,病人可以避免一些重复性的过程,既能节约住院时间,又能节约检查费用。

而精准治疗,则可以在多学科联合制定好方案后,根据病人的基因变化等数据来判断他对治疗方案的敏感性、耐药性、预后等问题,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使得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在多学科诊治模式下进行精准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最佳方案。

此次胰腺癌MDT会议讨论了2例胰头癌侵犯血管的患者:

病例一

患者女性,46岁。2月前出现右上腹隐痛,呈间歇性,可自行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及巩膜*染等症状。查体示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染,全身浅表LN(-),上腹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无肌卫,未及包块。腹部增强CT示:胰头占位,胰腺癌首先考虑,脾静脉受侵,肿块包绕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腹部CTA示肿块包绕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脾静脉近端管腔明显变窄,周围见侧枝循环。超声胃镜提示:胰头占位,侵犯胆总管下段可能,包绕大血管,淋巴结转移。穿刺病理考虑高分化腺癌。

影像科任刚主任再次研读了CT后认为:该患者胰头肿瘤,直径最大截面为8.5×4.2cm,几乎完全包绕了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脾静脉等重要大血管,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已无行根治手术指征。

肿瘤科顾建春主任建议:可考虑先行新辅助化疗,并提出可行肿瘤测序,进一步提供精准靶向治疗依据,待肿瘤降级降期后再次全面评估该患者手术可能性。

经专家讨论认为,肿瘤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拟先行化疗配合靶向治疗。

病例二

患者男性,63岁,1月前发现皮肤及巩膜*染伴小便颜色加深,伴中上腹疼痛,1月来无明显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查体示全身皮肤黏膜可见重度*染,全身浅表LN(-),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卫,未及包块。肝功能:ALTU/L,AST78U/L,总胆红素.6Umol/L,直接胆红素.9Umol/L,ALPU/L,GGTU/L,肿瘤指标:CA19-U/ml,CA.3U/ml,CA240U/ml,CAU/ml。腹部MRI增强:胰头MT伴门静脉部分受累;胆囊炎;双肾微小囊肿。

影像科任刚主任仔细研读该患者MRI及CT后指出:该患者胰颈肿瘤,直径约为2.8×2.6cm,伴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肿瘤侵犯门静脉度,影像学评估后认为可行根治性手术。

普外科刘颖斌主任详细讲解了该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难点,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并强调该患者可能行血管置换,提升了手术难度。

经专家讨论,该患者有根治性手术指征,充分术前准备,预备术中血管置换。

与会专家从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术前评估、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晚期治疗以及临床热点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讨论。由普外科刘颖医院肝胆胰肿瘤MDT协作小组整合了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科,介入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为肿瘤患者提出最优诊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造福患者。自成立以来,已举办MDT讨论20余次,讨论病例超过60例,使广大患者通过MDT讨论获益。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胰腺癌MDT讨论会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