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肿瘤专家患胰腺癌,15个月后离世近期有4
TUhjnbcbe - 2025/3/15 8:52:00

年6月23日20时40分左右,医院副院长王磊与癌症抗争15个月后逝世,令人惋惜。

他患的正是癌症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诊治难而被称为众病之王。胰腺癌肿瘤科医生眼中的“一大难关”,5年生存率不到10%。

但在最近,医学界迎来了一些关于胰腺癌的好消息: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会通过自噬机制来逃过人体免疫细胞的识别。

1.自噬抑制与双重免疫检查阻断疗法相结合作为胰腺癌治疗新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有研究显示,胰腺癌细胞会通过降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MHC-1)让癌细胞表面的辨别标签隐藏起来,这样人体免疫系统就无法对其进行识别而不去攻击胰腺癌细胞。

这项研究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研究人员认为,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的自噬机制和双重免疫检查阻断相结合的疗法可成为新的治疗方向。

2.“网红”药物氯喹+PD-1有望治疗胰腺癌

在之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发现,通过基因方法或使用抗疟疾药物氯喹可以阻断胰腺癌细胞的自噬,胰腺癌的自噬被阻断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MHC-1)就不能被降解而暴露出来。

氯喹是目前对COVID-19可能有疗效的潜力药物。在胰腺癌小鼠模型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在氯喹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多种免疫检查抑制剂会进一步增加免疫系统对胰腺癌细胞的识别率。

值得一提的是,除胰腺癌细胞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肿瘤细胞中也会有一部分是通过自噬降解来逃过免疫系统的识别,这说明氯喹+PD-1也可能对这部分肿瘤细胞有效。但基梅尔曼博士同时也指出,目前这项研究还在实验室研究阶段,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开展临床测试。

3.另类方法饿死癌细胞

除了氯喹+PD-1的治疗方法外,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也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还可以通过“饿死癌细胞”的方法来实现对胰腺癌的治疗。

该研究指出,胰腺癌肿瘤的发展离不开半胱氨酸,如果通过选择性的靶向半胱氨酸有可能实现抑制胰腺癌肿瘤生长的目的,让肿瘤细胞“饿死”。

研究人员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对半胱氨酸的供应进行切断,肿瘤细胞在被切断半胱氨酸供应后停止了生长,而胰腺癌小鼠的中位生存期相应的上升了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切断半胱氨酸的供应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这样会让体内半胱氨酸的水平下降。对于这种氨基酸的下降是否对人体有潜在影响,研究人员还需深入研究。

延伸阅读:胰腺癌有四大异常信号

医学界对胰腺癌治疗方法的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在有效治疗方法投入使用之前,我们还是要对胰腺癌的防控有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一些胰腺癌的信号要有所警惕。

不明原因的上腹不适或疼痛。上腹不适或疼痛通常在夜间比较明显,在白天的时候会时轻时重,有时候觉得痛,但有时候又没有感觉。觉得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的部位很深而难以描述。

警惕不明原因的黄疸。阻塞性黄疸是胰腺癌较为明确的症状,这种黄疸持续时间长,而且黄疸程度会越来越深,但就诊时常常会被误以为是肝胆疾病而误诊。

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波动。糖尿病患者一般胰脏都会有一些毛病,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正常服用降糖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异常波动,而且通过药物干预也不理想的情况下就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厌食以及消化不良。胰腺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一些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体重下降的情况,体重下降幅度大约为10%。如果都符合,那么就要有所警惕。

目前胰腺癌的新疗法还在研究中,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现在最医院进行治疗……

参考资料:

[1]胰腺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余志良,李兆申.肿瘤防治杂志.(01)

[2]自噬在胰腺癌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侍书成,杨波.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03)

[3]氯喹抗肿瘤作用及研究进展[J].李倩,袁冬梅,宋勇.医学综述.(13)

1
查看完整版本: 肿瘤专家患胰腺癌,15个月后离世近期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