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脂血症该如何去降低血脂一定需要药物降低
TUhjnbcbe - 2024/10/18 16:34:00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而高血脂往往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此,近年来罹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数,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

这种情况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其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积极控制血脂及其他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正确地控制血脂呢?

年国内最新版本高脂血症管理指南,强调:目前临床上应根据个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治疗,而且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作为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去的差值)。

由此,也将人群分为5类,即:超高危人群、极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危人群、低危人群。

不同人群控制血脂的目标值:

超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中、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低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同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mmol/L

解释一下,什么叫较基线降低幅度50%,比如一个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目前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2.5mmol/L,那么首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范围需要低于1.8mmol/L,并且还是低于基线的50%,即2.5/2=1.25mmol/L,故最终控制范围应该是1.25mmol/L以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水平应为1.25+0.8=2.05mmol/L以下!

那么,什么是超高危人群:

超高危人群:发生过≥2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或发生过1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且合并≥2个高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主要包括:

①近期有发生ACS,即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通常是小于一年,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②既往心肌梗死病史(除上述ACS以外)③缺血性脑卒中史④有症状的周围血管病变,既往接受过血运重建或截肢。

高危险因素8点,包括:

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再次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事件②早发冠心病(男55岁,女65岁)③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④既往有心脏外科搭桥术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治疗史⑤糖尿病⑥高血压⑦慢性肾脏病CKD3-4期⑧吸烟

哪些人群属于极高危人群?

极高危人群:不符合超高危标准的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患者。

第三个问题,哪些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或总胆固醇≥7.2mmol/L;(2)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3)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

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需要进行10年间ASCVD总体发病风险的评估,进一步判断为高危、中危、低危人群。

在此,说一句,由血脂管理标准可以发现:

中、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就是说,不管是中危人群,还是高危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均是低于2.6mmol/L,故而,王医生建议,可以常规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目标低于2.6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水平应为2.6+0.8=3.4mmol/L以下!

那么,一定需要药物降低血脂吗?当然不是。

再次重申一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次要干预靶点。同时需要根据个体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确定相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

还需要提一句,甘油三酯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后,甘油三酯仍高的患者,为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应同时降甘油三酯治疗。此外,严重高TG的患者,降低TG可减少胰腺炎发生风险。

甘油三酯的理想范围是,1.7mmol/L;脂蛋白(a)的理想范围是,mg/L.

那么,如何进行血脂的管理?

首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基础。

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

具体一点:

(一)保持平衡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控制能量摄入是减重的重要步骤。建议每周进行5-7次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每次30分钟中等或更高强度的运动。这些运动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爬山和球类运动等。

(二)调控脂肪摄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25%,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应尽可能减少每日脂肪摄入总量。

同时,应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对于高胆固醇血症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mg。应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和动物内脏等。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每天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即每天不应超过2g。减少或避免食用部分氢化植物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适当增加富含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的摄入也很重要。在烹饪高脂血症人群的食物时,应选择少油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等,以减少食品过度加工和油炸、油煎等高油烹饪方法的使用。

(三)保持食物的多样性和充足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是维持健康的关键。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全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g之间。

在主食中,应适当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蔬菜等。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多食用新鲜蔬菜,推荐每日摄入量为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新鲜水果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g。动物蛋白的摄入可以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去皮禽肉、瘦肉等;奶类可以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同时,应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如大豆蛋白,每天摄入25g大豆蛋白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培养清淡口味,每日食盐用量不宜超过5g。同时,少吃高盐食品,如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也很重要,少吃甜食和添加糖,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对于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更低。

(五)此外,高脂血症人群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戒烟限酒,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此,王医生说一句:其实我们每天吃饭,都不会拿个称去称饭菜的重量,一定要吃多少克,简单一点,遵循一个原则:摄入的蛋白质占总量的15%~20%,脂肪摄入低于总量的30%,甚至更低,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50%~55%。

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50%),如:蛋、奶、肉、鱼及大豆蛋白质;摄入足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巧克力和零食等;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非吸收食物及无热量液体以满足饱腹感。

这个生活方式的管理贯穿整个血脂管理的始末,如果血脂仍不达标怎么办?

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建议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如果还是不能使血脂达标:

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另外:对于超高危患者,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较高(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时,可考虑直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以保证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期快速达标。

最后,甘油三酯升与我们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密切相关。运动和合理饮食是降低甘油三酯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合理控制饮食,特别是减少脂肪酸的摄入,以及增加富含纤维的低糖食物,如全谷类粗粮的摄入,也是降低甘油三酯的关键。此外,我们要特别注意饮酒问题,因为饮酒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因素。对于甘油三酯升高的个体,我们应严格限制酒精的摄入。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维护身体健康。必要时联合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等等。

通过上述的治疗,血脂通常均能达到理想目标值。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我是心血管屋王医生。

如果你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声明:本文仅作科普宣传,不做疾病诊断与治疗。如有相关临床症状,医院正规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脂血症该如何去降低血脂一定需要药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