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几年,精准医疗大行其道,彻底改变了肿瘤的治疗格局。要用药,先检测,找出突变基因,对症下药。
其过程也不复杂:交钱送检,等待结果,匹配药物......
这其中,获益最大的要数肺癌患者这个群体。在靶向药已经成井喷发展,免疫药也开始扎堆上市的背景下,大部分患者都能从基因检测里获得帮助,无论是阴性结果,还是阳性结果,都能得到匹配的治疗方案。
但除肺癌以外,其他治疗手段匮乏的癌种能不能从基因检测中获益,在医疗领域始终存在争议!
花费高额的检测费用,对这类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是不是一种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美的一个顶级医疗机构,也是全球知名的癌症中心——美国MD安德森癌种中心,特意挑选了“癌王”胰腺癌来做研究。
要知道,胰腺癌起病隐匿,发现即晚期,药少难治,5年生存率低,即使早期发现,手术后复发风险也很高......其凶险程度,他认第二,没癌种敢认第一。
老美用最难搞的胰腺癌来做研究,其意图非常明显了,一旦方案可行,其他癌种可能同样适用。
这些顶尖学者们是这样研究的: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展了一项名为“了解您的肿瘤”(KYT)的大型临床观察研究,就是想看看基因检测,对胰腺癌的治疗到底有没有帮助。
研究启动后,共有位胰腺癌患者提供了肿瘤组织样本,并得到了个性化报告。在可供分析的位患者中,名患者具有可供治疗的活性突变。也就是说,胰腺癌当中,有近1/4比例的患者,具有活性突变。
由于每位患者入组KYT计划的时间不同,因此,主要结局指标中位总生存期被定义为从首次诊断为疾病晚期至死亡的时间。
结果显示:在具有活性突变的患者中,与未接受匹配治疗的患者(n=)相比,接受匹配治疗(n=46)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更长,2.58年vs1.51年,死亡风险下降52%;与没有活性突变的患者(n=)相比,接受匹配治疗的患者(n=46)的总生存期也明显更长,2.58年vs1.32年,死亡风险下降66%。
基因检测后,对于具有活性突变且接受了匹配治疗的患者生存获益非常明显,总生存期提高了超过一年时间。排除了所有干扰因素以外,研究者们同样获得了一致的结果。
另外,对于那些具有活性突变,但又没有接受匹配治疗的患者,与没有活性突变的患者疗效相当。这也说明,有活性突变,又不接受匹配治疗,那还不如不检测,纯属浪费钱。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有些是患者状态特别差,不能接受进一步治疗;有的患者是主动拒绝匹配方案,不当“小白鼠”;有的患者是经济问题,只能放弃......
所以,在接受基因检测前,一定要仔细评估,不要浪费检测费。
看来,基因检测的确是能够帮助到胰腺癌患者的,但有人会疑问,胰腺癌大部分为KRAS与TP53突变,这是无药可用的。可能存在的BRCA突变也就占6%,所谓的“1/4活性突变”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治的?
首先,BRCA1/2基因自不必说,还有MSI-H、NTRK等广谱抗癌指导基因,另外,还有DDR相关基因,与其他癌种常见的靶基因,都是潜在的活性突变,零零散散加一起就25%左右了。
MSI-H:表示微卫星不稳定,MSI-H代表肿瘤DNA序列高度不稳定,各种乱码。对于这种情况,FDA已经批准了K药用于所有MSI-H的实体瘤治疗。也就是说,胰腺癌MSI-H阳性的病人,可以接受K药治疗。NTRK:NTRK基因融合突变,可以出现在多种癌种。目前,FDA已经批准恩曲替尼与拉罗替尼用于NTRK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换而言之,胰腺癌NTRK融合阳性的患者,可以接受恩曲替尼与拉罗替尼治疗。DDR:指DNA损伤修复基因,DDR基因并不是一个基因,而且一类基因的统称,是DNA损伤修复的通路上的相关基因有研究表明,这类基因突变,可能对PARP抑制剂敏感。为方便胰腺癌患者更直观的理解活性突变,这里直接把研究当中不同基因突变的所匹配的疗法总结归纳一下:(患者基础状态、治疗线数不同,仅供参考)
总的说来,这个研究类似一个“篮子试验”,都是选择患者突变的基因靶点,匹配相应的药物。这个神奇的KYT试验精髓就在于:在多线治疗的前提下,抛开适应症限制,不考虑患者的用药是否获批胰腺癌适应症。
令人意外的是,居然获得来一个不错的结果,相比不进行匹配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延长了超过1年时间!
这是迄今最大样本量的研究胰腺癌测序意义的临床研究,也符合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研究证明,胰腺癌患者接受基因检测,对其治疗是有帮助的,但前提是,先做好评估,如患者状态、临床依从性、经济实力等,不要浪费检测费!
其他的难治癌种,要不要做基因检测,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研究结果,当然,我们期待分癌种都进行此类研究,让结论更充分!
参考文章:
[1].OverallSurvivalinPatientsWithPancreaticCancerReceivingMatchedTherapiesFollowingMolecularProfiling:A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KnowYourTumorRegistryTrial.DOI:10./S-(20)-7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