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之王”胰腺癌而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患者唯一有希望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术后5年生存率约20%。但遗憾的是,超8成患者根治性切除1年内会复发,提示大部分根治性切除未达到根治的目的。
针对胰腺癌容易侵犯神经,并沿着神经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医院胰腺中心陈汝福教授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胰周神经丛的完整清扫是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建立并完善了“联合胰周神经清扫的胰头癌根治术”这一术式。
通过十余年的潜心探索,陈汝福在针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临床手术和基础治疗领域双双取得突破,创新胰腺癌手术方式,有效改善预后。
联合胰周神经清扫有效提高胰腺癌术后无进展生存率
陈汝福表示,胰腺癌患者胰内神经受累在90%以上,胰外神经受累高达60%,即使是小于2公分的小胰腺癌患者也极易向胰周神经丛侵犯,而且这类侵犯很独立,与肿瘤大小、位置、分级、分期等无关。
目前公认胰腺癌对胰内及胰外神经丛的侵犯,是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降低手术获益。
年,陈汝福牵头联合医院、医院、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等多家国内著名胰腺中心开展余例胰腺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
这一历经10年研究,成功证实了联合根治性神经淋巴清扫能够使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22%;在术前CA19-U/mL的胰头癌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延长其总生存时间近50%,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73%。
研究成果经国际同行评议后于年12月发表在SCI期刊《CancerCommun》(影响因子15.3分),获国际同行认可。
陈汝福提倡的联合神经清扫术式,对解决胰腺癌神经浸润引起的高复发率、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提供了具体的手术方案,且在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技术下能够清扫的更为彻底。
靶向神经侵犯微环境为胰腺癌带来新的治疗靶点
陈汝福不但从手术技术层面攻克胰腺癌神经浸润的难题,还从基础研究的成果寻找到干预、阻断胰腺癌神经浸润的药物靶点。
癌症细胞驻留在一个特定的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类型之间持续地相互影响促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肿瘤微环境好似胰腺癌细胞生存的土壤,而土壤中的神经纤维就是胰腺癌转移的通道。
他发现了多个胰腺癌神经浸润、转移的关键机制,相关成果均于年在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为靶向胰腺癌神经侵犯的精准诊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科学证据。
陈汝福发现,肿瘤微环境这一土壤中,还存在一种叫做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第三者,能够分泌一种称为LIF的蛋白因子和称为“白介素-8”的炎症因子,通过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共同促进了胰腺癌侵犯神经并沿着神经进行转移,成为“第三者”和“罪魁祸首”。
陈汝福团队进一步针对上述关键的分子机制,设计了靶向性核酸药物,在胰腺癌的人源化小鼠移植瘤模型(PDX模型)中证实具有显著逆转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降低肿瘤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胰腺癌神经侵犯的核心机制,加深了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认识,也为开辟靶向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基因治疗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速度与质量兼顾技术创新撑起“外科珠峰上的明珠”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治疗胰头癌的首选方法,但胰头周围是人体中解剖关系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手术切除后要进行包括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的三个消化道重建过程,手术操作细致繁琐,被誉为“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也是普外科复杂且富于风险性的标志性手术之一。
如要联合神经清扫,进一步彻底清理周围可疑受侵的神经组织,那么手术难度毫无疑问将更上一层楼。
陈汝福凝练总结出“个体化入路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技术,针对肿瘤位置、大小不同的各类胰腺癌患者“因地制宜”,术前对每位患者的肿瘤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最适合的手术入路,高效率地完成手术。
同时,他针对胰肠吻合难以愈合这一长期困扰胰腺外科医师的难题,独创更加适合腹腔镜操作的“三针法”胰肠吻合技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并使得最耗费操作时间的胰肠吻合这一步骤,从传统技术的45分钟左右缩短到15-20分钟。
据悉,目前陈汝福团队超过90%的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腹腔镜或机器人下完成,曾经一度创下1小时45分钟完成整个手术过程的“中国速度”。目前,胰腺中心多数患者在术后10天以内可以康复出院。
记者
周艳梅
编辑
吴秋秋责编
张秀丽
通讯员
张蓝溪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