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病变●胰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囊性肿瘤胰腺病变常用影像检查方法CT:薄层增强CT是胰腺的首选检查方法MRI:价值与增强CT相近,无辐射,可行MRCP,但检查时间较长、操作较复杂18F-FDGPET/CT:功能与解剖影像的融合,有独到价值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主要用于显示管腔内病变EUS:超声内镜胰腺显示局部细节佳,但操作较复杂胰腺癌
1、概述
?胰腺导管细胞腺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在第10位,但其致死率却列第4位?胰腺位置深,肿瘤早期难以发现,诊断时经常是晚期,胰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6%?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仅20%患者病灶适合手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3%?早期发现病变、尽快明确性质、对胰腺癌准确分期以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意义
2、胰腺癌的PET/CT诊断
在胰腺病变的诊断中,常规影像CT及MRI,病灶的大小与诊断的准确性呈正相关;
18F-FDGPET/CT诊断的准确性更多地依赖于病灶的糖代谢情况,与形态学诊断方法有很好的互补性,一次检查全身成像对肿瘤分期具有优势。3、PET/CT诊断胰腺癌的价值另一组综述数据,18F-FDGPET-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6%-71%、63%-%。4、PET/CT诊断胰腺癌的影响因素?肿瘤大小:越小越不易显示;对于≤2cm的小胰腺癌,有报道增强CT的敏感性83%,18F-FDGPET可检出增强CT阴性的病灶,较增强CT有更高的敏感性?血糖水平:对血糖水平正常的胰腺癌患者FDGPET诊断的敏感性83%-86%,对高血糖患者敏感性42%-69%?结合其它检查:PET/CT结合增强CT、MRI/MRCP、EUS对小胰腺癌的显示有较好的互补性胰头癌,多发淋巴结转移5、胰腺癌的影像特点?胰腺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围管性浸润、嗜神经生长?围管性浸润肿瘤容易侵犯主胰管和胆总管,因此胰头癌早期即可出现胰管扩张及胆管扩张——双管征?嗜神经生长肿瘤容易向胰后间隙生长,这是由于胰后间隙有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导致腹背痛6、胰腺癌的CT、MRI表现
?增强CT,最常用影像检查,胰腺癌表现为乏血供病灶;
?胰腺癌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低或等信号,少数呈略高或混合信号;
?坏死、囊变区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T1WI脂肪抑制正常胰腺呈相对高信号,癌呈低信号,没有引起胰管明显阻塞的小肿瘤可以清晰的显示;
?胰管阻塞时,癌近端的胰腺组织可呈低信号(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蛋白含量减少)MRCP可清晰显示胰胆管扩张。
患者XX,女,56岁,胰头中分化导管腺癌患者XX,女,55岁,胰头中分化导管腺癌患者XX,男,53岁,上腹痛2周伴血、尿淀粉酶升高,胰体癌伴近端阻塞性炎症(增强CT不易区分肿瘤与炎症)外院MRI发现肝脏多发占位,寻找原发灶胰腺癌淋巴结转移
PET/CT诊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优势在于可以发现CT或者MRI难以发现的一些大小变化不明显、但糖代谢明显异常的体积较小的淋巴结转移。
假阳性ERCP和胆管内支架术后等,易导致胰周淋巴结炎症。假阴性转移淋巴结较小时,FDG的摄取未达到一定的量;淋巴结与原发灶贴近时;胰体中分化导管腺癌,胰周小淋巴结未显示,手术病理3/7为转移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1、概述
?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其组织来源尚不清楚;?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腹部包块、腹痛等;?发生部位:可以位于胰头、体、尾;?肿块形态: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较大(≥5cm);?包肿瘤成分:多数以囊实性混杂为主,实性部分以边缘分布为主,囊性部分可以有分隔;多数病灶内出血、囊变,可以有钙化;?强化特点: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明显,但始终低于正常胰腺;囊性成分没有强化;患者XX,女,13岁,腹部隐痛数月患者XX,女,48岁,体检触及腹部包块。2、影响SPTP18F-FDG摄取的因素?实性成分的多少?细胞密度?细胞增殖指数(Ki-67)?有无侵袭性?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及己糖激酶(HK)的活性及表达患者XX,女,37岁,体检发现胰头病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1、概述
?临床少见,在所有胰腺肿瘤中的比例不足5%?起源于具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体积相对较大?有完整包膜?血供丰富患者男,45岁,10个月前肝癌术后,近日MRI发现肝内复发,胰体尾部病灶,CA升高(.3),既往胆结石手术。
PET/CT检查显示:胰体尾部病灶SUVmax=7.4,延迟后SUVmax=9.0
病理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胰腺囊性肿瘤
1、概述
?约占胰腺病变的10%?分为三类: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囊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IPMN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
2、影像学表现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典型表现边界清楚的多囊性病灶,至少有6个小囊,且小囊直径通常≤2cm,病灶中心可见星形瘢痕,可见钙化(日光放射状钙化为特征,但罕见)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囊腺癌由单囊或少数大囊构成,囊腔直径通常2cm,少有中央分隔,内壁光滑或见乳头状组织突入腔内,囊壁厚度各异,可见囊壁或分隔的钙化.PET/CT示:胰头部肿块,SUVmax=2.50;延迟SUVmax=1.57。病理结果: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18F-FDGPET/CT在胰腺囊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特点和优势Sperti等的系列研究显示:PET/CT和常规影像方法(CT、MRI)诊断胰腺恶性囊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5,96和91%)vs(58,81,79和61%)男,61,胰尾部不规则囊性病灶,CECT及MRI较平扫CT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多房性,PET未见异常FDG摄取。术后病理:胰体尾浆液性囊腺瘤。男,55岁,术后病理:胰腺体尾部浆液性囊腺瘤胰头浆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PET/CT检査示:胰头代谢区,SUVmax=6.32,延迟扫描SUVmax=7.96,病理结果: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腺癌病例读片Case1 男,41,右腹隐痛1月,放射至背部,B超示肝内偏低回声区。CT示胰钩突占位,CEA、CA、AFP、PSA及肝功正常.PET/CT检查示:胰头钩突病灶SUVmax=2.9,延迟后SUVmax=2.1。病理结果:粘液性囊腺瘤,部分呈交界性。Case2女,73岁,体检发现胰腺占位1周PET/CT检查示腹膜后胰头旁结节,SUVmax=8.40,延迟扫描后SUVmax-10.11。病理结果:胰岛细胞瘤Case3.胰头病灶SUVmax=5.2,病理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ase4CPina50-year-oldmanwithahistoryofmultipleepisodesofpancreatitis. 胰腺慢性炎症Case5 患者男,59岁,3年前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支架术后,术后反复发作,.5月支架脱落,近日CT检查提示胰头肿块,性质待定。
PET-CT示:.胰头钩突部FDG摄取增高,SUVmax=10.49,?延迟扫描后SUVmax=13.79
随访1年证实: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的PET/CT临床应用价值1、PET/CT对胰腺癌远期转移的检出及临床决策的影响
PET/CT比常规影像学方法可以更多地发现胰腺癌的远处转移病灶,改变16%的胰腺癌患者治疗方案。
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敏感性70-80%,特异性90-95%。PET/CT的常见的假阴性包括小的肝脏转移灶、腹膜转移等;假阳性常为不典型炎性病灶。患者女,46岁,反复中上腹痛9月。常规PET/CT胰头区高代谢病灶,考虑胰头癌可能大。PET/CECT异机融合发现胰头高代谢病灶,延迟强化。手术病理证实为慢性炎症。患者XX,男,69岁,上腹疼痛3月患者男性,49岁,胰腺癌伴肝转移2、胰腺癌的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Nakata等发现SUV可作为一个独立参数评价胰腺癌患者的预后,SUV高的患者(3.0)的生存时问明显短于SUV低的患者(P0.05)。Mataki等报道高SUVmax是胰腺癌术后6个月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放化疗前、后用PET/CT检查SUV的变化对于胰腺癌预后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Heinrich等对进行了新辅助化疗的28例胰腺癌患者行CT、超声内镜和PET/CT等多项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PET/CT对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判断是最准确的。胰腺癌靶向治疗前(1)后(2)的PET/CT图像,可见肿块的代谢明显减低,表明肿瘤对治疗有反应,但在CT图像时病灶并没有缩小.3、18F-FDGPET/CT的局限性
PET诊断依赖于肿瘤与背景的放射活性比,其诊断效能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
?体积较小的肿瘤(如壶腹癌)?肿瘤内坏死?低代谢的肿瘤(粘液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
?高血糖(胰腺癌患者常见):由于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导致病灶的摄取减低
上述情况可能导致假阴性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影像学检查:(5)PET-CT:主要价值在于辨别“胰腺占位”的代谢活性,另外在发现胰腺外转移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公告通知
更多病例及影像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