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要点
公司根据第一项标准上市。
内镜诊疗耗材领域领*企业,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深耕微创诊疗领域近二十年,凭借内生创新+外延扩展,成为国内微创诊疗领域的领*企业,在内镜微创诊疗细分领域竞争力突出。公司近几年持续推出新品类,产品放量迅速,业绩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7亿元增长至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4%,年以来由于止血及闭合类等新品的快速放量以及外延并购,-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52.4%。
销售网络遍及全球,三大平台构建长期竞争力。公司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销售方式由代工为主转变为自主品牌销售为主,贴牌销售比例从年的37.3%快速下降至年的13.4%,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在海外市场稳步提升,现已具备与国际一流医疗器械厂商竞争的能力。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了“1+3+N”创新体系,构建了内镜诊疗+肿瘤消融+OCT三大技术平台,成熟的技术平台和丰富的在研管线将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内镜诊疗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产品丰富奠定高成长。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将继续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内镜诊疗渗透率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消化道疾病、胆胰管疾病等诊疗领域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公司长期深耕内镜诊疗器械领域,形成了六大系列产品群,国内市场龙头地位显著,-年公司内镜诊疗业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8.8%,年收入达8亿元,同比增长49%。公司现有新老产品梯队齐全,在研产品管线丰富,业绩持续高增长可期。
肿瘤消融业务稳健增长,EOCT有望成新增长点。我国肿瘤消融技术较为成熟,接受消融治疗的肿瘤持续增长,微波消融领域每年手术量高达10万例,占世界的48%,市场规模庞大,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肿瘤消融设备企业,有望持续受益行业稳健增长。ECOT作为公司重点储备的技术,处于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低位,产品已于年底获得美国FDA批准,是全球第二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产品,国内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重要的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亿、3.8亿和5.0亿元。公司预计发行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万股,-年对应发行后EPS分别为2.13、2.82和3.37元,给予公司年26-4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为55.4元至85.2元。
2
投资要件
关键假设:根据公司现有产品线以及在研管线,我们对公司主要产品做出以下假设:假设1:止血闭合类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55.6%、41.7%、33.1%,止血闭合类产品平均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76.0%、77.0%、78.0%。假设2:EMR\ESD类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67.7%、39.7%、33.9%,EMR\ESD类产品平均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55.0%、60.0%、60.0%。假设3:ERCP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27.7%、28.3%、29.4%,ERCP产品平均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52.0%、52.0%、52.0%。
公司亮点:1)公司是国内内镜诊疗耗材领域的龙头企业,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地位持续加强;2)公司所处消化内镜诊疗领域发展趋势持续向好,胃肠镜开展率大幅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诊疗量缺口巨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3)公司新产品持续推出,以和谐夹为代表的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产品迅速放量,随着*金刀等新产品的推出以及老产品的持续升级,公司持续高增长确定性高;4)全球内镜诊疗耗材市场规模超过50亿美元,公司市场占有率仅为2%,国内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市场占有率仅为6%左右,未来市场份额提升空间较大。
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1)和谐夹产品持续高速放量;2)*金刀等新产品快速放量;3)医保控费等*策持续出台,利好头部国产企业。
估值和目标价格:公司营收和利润体量相对较大,公司经营较为成熟,我们选取PE的估值方法。公司主要产品属于耗材类,参考A股可比公司,我们选取凯利泰、大博医疗和健帆生物、万孚生物两组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参考可比A股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我们给予公司年26-40倍估值区间,对于年市值区间为74亿至亿。
投资风险: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低于预期;耗材集中采购导致大幅降价;专利纠纷风险。
1内镜诊疗领域领*者,公司迈入快速发展期
1.1二十年创新发展,成就内镜诊疗领域龙头地位
公司成立于年,主要从事微创医疗器械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近二十年的内生创新+外延式发展,公司由早期的非血管支架单品逐步形成了内镜诊疗+肿瘤消融+OCT三大技术平台协调发展,销售网络由国内市场为主扩展到国内+国际市场并驾齐驱,现已成为国内内镜微创诊疗细分领域的龙头。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公司前三大股东是微创咨询、中科招商和Huakang,分别控股30.76%、30.18%和20.52%,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迈泰投资作为股权激励机制的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4.76%股份。董事长隆晓辉合计持股12.11%,总经理冷德嵘合计持股7.08%。
公司旗下共有六家控股子公司和两家参股公司,其中康友医疗主要从事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香港子公司(MTH)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美国子公司(MTU)主要从事公司产品在美国的仓储物流及销售,德国子公司(MTE)主要从事公司产品在德国的仓储物流及销售。
1.2产品结构逐步多元化,业绩进入快速增长期
公司近几年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年收入由1.7亿元增长至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4%,年以来由于新产品的快速放量以及外延并购,-年均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52.4%。
业务收入结构持续丰富,多产品线共同推动销售快速增长。年公司活检类和扩张类产品合计收入占整体收入76.6%,随着止血及闭合类、EMR/ESD类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公司产品收入结构逐步呈现多元化分布,其中止血及闭合类产品迅速上量,收入占比由年的3.8%快速提升至年的41.8%,活检类和扩张类产品收入占比由48.4%和28.3%显著下降至19.5%和13.1%。
利润端看,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增长90.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5%,高于收入增速。其中,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主要因为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费用1.0亿元导致当期管理费用大幅提升,若扣除这因素,公司归母净利润整体呈现稳健增长趋势。
毛利率持续提升,净利率大幅改善。年至年毛利率从45.6%上升到63.8%,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止血闭合类等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由年10.2%提升至年的20.1%,管理费用率(包含研发费用)波动较大,扣除和年的影响,管理费用率整体处于21%左右,较为稳定。公司归母净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年的14.7%提升至年20.9%。
2全球化布局,构建微创诊疗+肿瘤消融+EOCT三大平台
2.1产品远销欧美等发达地区,自主品牌占比快速提升
公司产品销售网络遍及全球,产品远销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欧洲子公司和美国子公司为欧洲和美国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已逐步具备与国际一流医疗器械厂商竞争的能力。
国际市场上,公司通过在美国和德国设立子公司,分别进行美国市场和欧洲地区的市场开拓,欧美地区合计收入占比近38%。国内市场上,公司覆盖了全国医院,医院覆盖率达到了55%以上。
公司早期海外市场主要以贴牌业务为主,借助为国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贴牌生产进入欧美等市场,通过长期在海外市场积累的经验和口碑,逐步导入自主品牌,贴牌销售比例近年来大幅下降,海外贴牌产品的销售占公司海外总收入的比例由年73.7%快速下降至年29.6%,公司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在海外市场稳步提升。
2.2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产品聚焦三大技术平台
2.2.1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研发能力快速提升
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年公司研发支出万元,同比增长29.7%,年至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5%左右。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快速提升,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从公司研发人员方面看,年公司研发人员为84人,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12.4%,年研发人员增长至人,占比提升至17.0%。年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技术人员的配置,彰显了公司对研发创新方向的高度重视。
从产品端看,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公司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快速提升。以公司和谐夹—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止血及闭合类产品)为例,年公司根据医生内镜手术的实际需求研发出新型软组织夹产品,年获得改进型软组织夹注册证,目前已获得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注册证,产品性能媲美甚至优于外资企业。
公司软组织夹产品具备不限次重复开闭、可精度旋转、可通过十二指肠、残留哽端短等多个优点,产品上市以来,销量增长迅速,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年美国和欧洲市场自主品牌和谐夹产品分别收入0.6亿和0.4亿元,年底已进入日本销售。
2.2.2构建内镜诊疗+肿瘤消融+OCT三大技术平台,研发管线丰富
公司目前逐步形成了“1+3+N”的医疗器械创新体系,其中“1”指公司建成的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平台,“3”指三大产品系即内镜诊疗+肿瘤消融+OCT技术三大产品系列。“N”指依靠公司的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平台,适时培育形成新产品系,进一步拓展公司发展空间。
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和肿瘤消融设备是目前公司两大主营产品系列,其中内镜诊疗产品系包含六大子系列产品,可为内镜诊疗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肿瘤消融产品系实现了影像引导下利用微波对肿瘤进行精确消融,在肝癌治疗领域已成为主流的医疗方法之一。另外,公司新研发的内镜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EOCT)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并在国内进入了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产品将成梯队上市。公司在持续创新机制的引导下,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储备了一批行业领先的在研项目,为公司持续创新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基础和潜力。截至年底,公司在研项目共有二十多个,涵盖了扩张类、ESD类、ERCP类、EUS/EBUS、医学影像设备、肿瘤消融等产品。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将会新建国内研发实验中心和美国研发中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建立美国研发中心,公司可聚焦世界最前沿的医学及医疗器械技术,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团队,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内镜诊疗耗材:产品持续丰富+性能不断提升,国内外成长空间广阔
内镜诊疗技术是将内镜(主要包括消化内镜和呼吸内镜等)插入人体自然腔道,并通过内镜工作管道插入器械进行检查和治疗的一项临床技术,属于微创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利用内镜诊疗技术,医生可在内镜影像(直视、超声影像、EOCT影像等)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息肉切除、肿瘤剥离、狭窄扩张、止血、静脉曲张套扎、胆汁引流、胆道取石、胰腺假性囊肿引流、胃-空肠吻合、组织消融等检查和治疗。公司在内镜治疗领域的产品主要是诊疗相关的耗材,包括活检类、止血及闭合类、EMR/ESD类、扩张类、ERCP类和EUS/EBUS类等六大类产品。
3.1全球内镜诊疗市场持续增长,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根据波士顿科学的统计和预测数据,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包括EMR类产品、EUS类产品、止血类产品、活检和息肉切除类产品、扩张类产品等)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年至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其中在消化内镜诊疗领域,年全球用于胆胰管疾病、消化道癌症、消化道出血领域的内镜器械市场规模分别为14亿美元、14亿美元及6亿美元,预计到年将会分别达到17亿美元、18亿美元及6.75亿美元。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至年国内市场内镜诊疗器械市场由18亿元增长至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6%,预计仍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医院、县医院中消化疾病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总患者的比例为9.81%和10.64%,分别占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第二和第三位。根据《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我国新发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病例占我国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10.3%、9.9%和6.3%,发病率排在第二、第三位和第六位。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的死亡病例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2.4%、8.0%和8.0%,死亡率排在第三、第四位和第五位。
由于我国特有的饮食习惯等问题,我国上消化道(包括胃和食管)癌症发病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新发胃癌病例占比超过了全球新发胃癌病例的30%,新发食管癌病例占比更是超过了全球新发食管癌病例的50%,消化道癌症高发已不容忽视,尽早的发现和早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国内有巨大的消化内镜治疗需求。
但是,年我国10万人胃镜检查开展率为例,低于美国年的例,更是大幅低于日本年的例,年中国每10万人肠镜检查开展率为例,大幅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
胆胰管疾病方面,我国患病人数快速增长,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医院胆石病、胆囊炎及胰腺炎的出院患者人数为.50万人,较年增长了81.4万人,出院患者人数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我国胆胰管疾病患者的诊疗情况。
以内镜下逆行ERCP为代表的内镜技术为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已替代了大部分原有外科手术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治疗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目前已经逐渐成为胆胰管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年我国每10万人ERCP开展率仅为14.6例,虽然较年大幅提升,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巨大,未来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3.2公司产品梯队齐全,持续高增长可期
公司长期深耕于内镜诊疗器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内镜微创诊疗产品,包括活检类、止血及闭合类、EMR/ESD类、扩张类、ERCP类、EUS/EBUS类等六大类产品,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线全的介入和内窥镜下微创诊疗器械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新老产品梯队保持良好,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确定性高。活检类和扩张类等老产品较为成熟,市场销售处于稳健增长期,止血及闭合类、EMR/ESD类和ERCP类产品正处于快速放量期,销售增长迅速,是公司中短期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EUS/EBUS类等内镜诊疗新技术产品处于市场导入期,销售规模有待上量。
-年公司内镜诊疗业务合计年均复合增长58.8%,年收入8.1亿元,其中活检和扩张类合计收入3.0亿元,收入增长较为平稳,止血及闭合类产品作为公司目前最大的单品类,年收入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EMR/ESD类和ERCP类年收入分别为0.6亿和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和64.9%,EUS/EBUS类产品处于市场导入期,销售规模较小,随着EMR/ESD类、ERCP类和EUS/EBUS类产品销售规模的提升,对公司整体业绩拉动作用将持续提升。
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内镜诊疗产品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年至年公司内镜诊疗各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均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由年的51.2%提升至年62.9%,提升幅度显著。其中,毛利率较高的止血及闭合类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公司内镜诊疗产品整体毛利率快速提升,活检类和扩张类产品年以来整体也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对整体毛利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看,公司内镜诊疗产品系列丰富,各系列领域又有多个细分产品,新产品和老产品技术升级持续进行,整体毛利率下降风险抵御能力强,并且随着内镜诊疗领域新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公司内镜诊疗产品的整体毛利率仍有望实现稳中有升。
3.3国内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海外市场持续放量可期
《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数据显示,年我国共开展常规胃镜及治疗.4万例,其中治疗例数.0万例,常规结肠镜及治疗.2万例,其中治疗例数.6万例,常规EUS诊疗19.6万例,开展ERCP数量19.6万例。
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假设:
1)开展胃肠镜及结肠镜的患者中有1/3需要活检,至少需要一个活检钳。
2)胃肠镜手术均为最简单的息肉切除术,需要一个注射针、圈套器和2个软组织夹。
3)开展EUS诊疗患者中有1/8需要超声穿刺活检,至少需要一个超声穿刺活检针。
4)ERCP手术需要一套ERCP耗材。
5)消化内镜耗材销量增长率选用FROSTSULLIVAN研究报告中19.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ERCP耗材销量增长选用国内胆胰疾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11.5%。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0亿,预计年市场超过70亿元,公司年内镜耗材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6%左右。细分产品来看,我们保守预计公司活检钳产品市占率为12%,软组织夹产品市占率22.5%,EMR/ESD整体市占率不足3%,ERCP类市占率也仅为3%。随着公司*金刀、止血钳等多个产品的上市以及原有产品的持续升级,公司作为国产内镜诊疗耗材龙头,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海外市场方面,波士顿科学、奥林巴斯和库克分别占据全球内镜诊疗耗材市场36%、34%和13%的份额,年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仅为2.4%。公司通过早期为外资企业代工实现了研发、工艺、生产等多方面的技术积累,近年来凭借自主研发产品和谐夹实现了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产品快速进入美国、德国、日本的主流发达国家,产品性能得到高度认可。随着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4肿瘤消融:全球市场规模稳健增长,公司消融技术突出
肿瘤消融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如超声、CT、MRI等影像引导下,对肿瘤直接应用化学药物或物理灭活,是一种精准、微创的诊疗技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消融方式为化学消融和物理消融。物理消融主要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其中微波消融是一种热消融手段,通过加热使得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公司肿瘤消融业务主要是微波消融领域。
4.1全球肿瘤消融市场稳定增长,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肿瘤消融市场超10亿美元,有望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GrandView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行业市场规模为9.3亿美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1.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
肿瘤消融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中华医学会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癌症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有人,占全球患者的22%。庞大的癌症患者基数以及持续增长的患者数量,将促进我国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具备微创、有效、安全等优点的肿瘤治疗方式,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未来肿瘤的手术治疗将进入微创时代,微波消融技术以其热效率高、消融形态规则、疗效确切等优势将成为肿瘤消融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接受肿瘤消融术的治疗,就微波消融领域来看,我国每年的手术量高达10万例,占世界的48%,市场规模庞大。
4.2公司消融技术国内领先,构建肿瘤消融技术平台
年公司通过收购康友医疗进入肿瘤消融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微波消融治疗仪和微波消融针等。康友医疗是国内领先的肿瘤消融设备及耗材制造商之一,其“微波消融设备的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水冷温控微波消融设备,开创了多脏器实体肿瘤微创治疗的新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公司目前主要拥有微波消融仪和相关配套的微波消融针,主要用于肝肿瘤治疗,产品得到了医院、医院、医院、中医院、医院医院的认可。
微波消融针是公司微波消融产品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微波消融针和年分别收入万和万元,分别增长22.1%和7.5%,毛利率呈现稳中有升趋势。
通过借助康友医疗构建了肿瘤消融技术平台,将会逐渐应用至肺部肿瘤、骨肿瘤、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领域。目前,公司肿瘤消融领域在研项目储备丰富,截止年底,项目累计投入了近万元。
5EOCT:全新“无创光学活检”,公司下一个重磅增长点
内窥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EOCT)是一种全新人体腔道“无创光学活检”手段,成像范围介于内镜和超声之间,成像深度达黏膜下5毫米,可观察到内镜直视观察不到的黏膜间病变,成像清晰度微米,接近病理级,可用作快速病理判断和早癌及癌前病变筛查。
EOCT开创性的将光学相干断层技术与内镜技术进行结合,其纵向分辨率可达6至7微米,比超声内镜分辨率高10至15倍,并可提供5毫米的成像深度,足以探查消化道常见疾病所出现的位置,即粘膜层、粘膜下层以及肌层,推动了消化内镜诊断的深入化,有望实现针对消化道癌症的“无创光学活检”。
EOCT技术产品弥补了公司在消化内镜介入微创诊断领域的空白,可结合公司现有产品,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消化内镜介入细分领域包括早期疾病筛查发现(EOCT系列产品)、发现后确诊(EOCT及活检系列产品)、确诊后治疗(ESD电刀及止血系列产品)、治疗后评价(EOCT系列产品)以及晚期姑息治疗(支架及其他扩张系列产品)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提升公司产品整体竞争力。
公司ECOT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独家授权专利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基于OCT技术开发出EOCT产品,将超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三维快速扫描成像技术、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内镜技术平台相结合,实现针对消化道癌症的无创“光学活检”,可用于消化道早癌筛查和内镜手术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EOCT产品已于年底获得美国FDA批准,是全球第二家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产品,国内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预计年底或年初可在国内上市。
6募集资金的用途
公司拟向社会公开发行不超过万股普通股股票,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预计募集金额为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具体项目包括:1)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国内外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3)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7盈利预测与估值
7.1盈利预测
假设1:止血闭合类:预计-年销量增速为55.6%、41.7%、33.1%,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76.0%、77.0%、78.0%。
假设2:活检类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19.7%、19.7%、19.7%,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42.0%、41.0%、41.0%。
假设3:扩张类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20.1%、19.7%、19.1%,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63.0%、63.0%、63.0%。
假设4:微波消融针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10.0%、10.0%、10.0%,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87.0%、87.0%、87.0%。
假设5:EMR\ESD类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67.7%、39.7%、33.9%,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55.0%、60.0%、60.0%。
假设6:ERCP产品:预计-年销量增速为27.7%、28.3%、29.4%,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52.0%、52.0%、52.0%。
假设7:超声内镜(EUS)产品:预计销量增速为-年50.0%、50.0%、.0%,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70.0%、70.0%、70.0%。
假设8:微波消融设备产品:预计销量增速为-年32.2%、0.0%、0.0%,单价维持稳定,毛利率为75.0%、75.0%、75.0%。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6.7亿元和2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3.8亿元和5.0亿元。
7.2估值
公司营收和利润体量相对较大,公司经营较为成熟,我们选取PE的估值方法。公司主要产品属于耗材类,参考A股可比公司,我们选取凯利泰、大博医疗和万孚生物、健帆生物两组公司作为可比公司。
公司产品属性与凯利泰、大博医疗的产品较为相似,属于医用耗材类产品,参考上述凯利泰和大博医疗的平均市盈率,我们给予公司年26倍估值,若考虑到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可以达到3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我们选取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万孚生物和健帆生物作为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年40倍估值,我们预计年公司净利润为2.8亿,对于年市值区间为74-亿元。
8风险提示
1)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
2)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低于预期;
3)耗材集中采购导致大幅降价;
4)专利纠纷风险;
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重要声明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公司与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