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专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孙冬林ld [复制链接]

1#

生活中,他是位平易近人的前辈

工作中,他却像驰骋沙漠的骏马

一次次闯过肝胆胰外科的手术禁区

用精湛的技术让无数患者死里逃生

他,就是常州一院大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孙冬林,一位被患者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曾有医生感叹,即使再富想象力,也难以描绘出人体肝胆器官的复杂程度。进出肝脏的管道,密密麻麻,如同一棵大树,枝叶繁茂,难以尽数。而孙冬林,正是肝胆胰外科的“一把刀”,在纵横交错的管道间,斩关夺隘,精巧游走!

一把刀:肝胆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孙冬林执刀的天分,早在实习时就已显露。年,尚未毕业的他在常州一院实习,仅阑尾手术就做了68例,创下了苏州医学院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实习生手术纪录。到实习后期,他甚至开始在脾脏手术中担任一助,“放到现在,医生得工作3-5年才有这种机会。”年毕业,他顺理成章拿到了学校唯一的“戴帽分配”到一院的名额,来到一院。

留院后的孙冬林工作非常努力。烧伤科轮转的3个月,他包下了个月的夜班,白天上班,晚上继续接诊处理急诊病人;护士负责的静脉输液,护工负责的拖地,他样样都干,“要不然怎么会给你机会呢?反正也不觉得累,就想着能多学点东西。”这时候,农家孩子的体能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孙冬林是泰州人,从小身体素质特别好,在苏医读书时可以从学校到虎丘跑个往返,还得过学校的50米自由泳冠*。

医院,从课本到实践,学得越多,孙冬林越能感受到手中这把刀的“千钧之重”。年,他被任命为一院肝胆外科科秘书,正式踏足肝胆外科领域,“每天面对的群体是患有肝胆胰肿瘤的病人,对于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疏漏,其后果都可能是生命不能承受的重。”

也正是在生与死的高压环境里,孙冬林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而且屡闯肝胆胰外科的手术禁区。

年,常州一院为了在全院推广腹腔镜技术,成立了以他为核心的由肝胆、胃肠、妇科、泌尿外科组成腹腔镜中心。中心成立的半年内,他和团队不断推出新的腹腔镜技术,填补院内、常州市乃至省内腹腔镜技术的空白,涉及到普外、妇科、泌尿等专科的开放手术均能在腔镜下完成。

01年,他完成了全省首例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手术,仅用40分钟时间,通过一个约.5厘米的切口完成手术,整个过程出血量仅0.5毫升。

……

凭借内镜医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孙冬林在年获得由卫生部医师协会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评奖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普外科内镜杰出成就奖”。

时至今日,业界认为肝胆外科最为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对孙冬林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但他的内心却不敢丝毫懈怠。每一台他主刀的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他都要仔细翻阅几遍,甚至连术前谈话他都亲力亲为。因为他深知,每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上都有多面性,即便是再相似的病例,也不可能有相同的手术套路。

急先锋:“小微创”担纲“大手术”

其实,当医生并不是孙冬林最初的梦想。那时候读大学,最吃香的是工科专业,学医和学农的人相对少,他被苏州医学院录取纯属意外。不过,当这种“意外”转变为职业的时候,就成了孙冬林一生不懈的追求。也正是凭着这股钻研劲儿,他成为一院尝试腔镜手术的急先锋。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肝脏手术还是一项需要开膛破肚的大工程:医生要在患者腹部切开一条长达0厘米的切口,全程“浴血”奋战。而患者挨上这一刀后也往往会元气大伤,需要躺上半个多月才能下床。那一道道长长的伤疤,始终让孙冬林耿耿于怀。

那时,微创腔镜技术已经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通过几个甚至一个锁眼大小的切口,插入细小的光源、摄像机和外科器械,医生通过传输到监视器中的图像,引导、操作器械实施手术,这就是腔镜手术。”但新技术在肝脏手术中仍属“雷区”。因为大血管处理在腹部开放式手术的情况下难度都很高,通过腹腔镜完成更是难上加难。

但孙冬林没有放弃,他一边到外院进行手术观摩,一边埋头同行的手术录像,反复揣摩。案头功课做了一大堆,加上开放式手术经验丰富,年4月孙冬林主刀的的第一台腔镜肝脏手术很成功,从此打开了他手术质量和数量双高的事业篇章。

而孙冬林带领的肝胆胰外科作为一院腔镜手术的先行者,更是培养了一批精英团队。

“江苏腔镜肝脏手术量排第一的,不在南京,不在苏州,而在我们一院。”年,一院肝胆胰外科腔镜肝脏的手术量超过开放手术量;年,包括肝癌、肝内良性肿瘤、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在内,一院腔镜肝脏一年手术量超过00例,医院超出一倍都不止。苏大附一院秦磊教授就很佩服:“你们的团队真了不起,高难度的腔镜手术拉出来个个都能做。”但真正的挑战还在于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到今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肝胆外科领域仍属于难度最大的标志性手术,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更是被称为腹腔镜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孙冬林开展高难度的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胃癌根治术)

孙冬林至今还记得做第一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时的“惊心动魄”。

年,湖塘的刘老先生因为腹部疼痛到一院就诊,“患者当时以为疼痛是胆囊结石和肝囊肿引起的,没想到,CT和胃镜检查显示,他不仅患有胃癌,胰十二指肠壶腹部还有一个3厘米大小的肿瘤。”

刘老先生已经78岁,难以耐受传统开放式手术的巨大创伤,加上合并有胃癌、胆囊结石、肝囊肿,传统的开腹手术并非最优选择。孙冬林在丰富的腔镜经验基础上,果断制定了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的腹腔镜下联合手术方案。

年11月6日,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手术取得成功,四大问题在一台手术中全部解决。而在当时,腔镜下此类手术全国也只完成四十多例。

但术后第七天,刘老却出现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胰漏”。胰液腐蚀了患者的胰十二指肠动脉,虽然血管直径只有3毫米,却出血汹涌,凶险异常。凌晨点,还在睡梦中的孙冬林接到电话,医院投入抢救。

出血、抢救、出血、再抢救……经过几个回合的拉锯,在病房守了几个昼夜的孙冬林终于把刘老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这么多年过去,刘老的身体一直很好,病情从未出现反复。”

也正是这次颇为周折的手术,开启了一院腔镜手术的全速时代,“珠穆朗玛峰都登上了,还有爬不上的山吗?”在孙冬林的带领下,腔镜技术在一院肝胆、胃肠、泌尿、妇科等多个科室飞速发展。时至今日,虽然腹腔镜治疗中心已不复存在,但当年的那批医生,很多已经成为各自科室的中流砥柱。

(孙冬医院做“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演示)

孙冬林探索出的创新技术不仅在科室、院内应用,还走向了全国:一院肝胆胰外科每年举办-3次腔镜手术观摩,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院的专家同行们;而孙冬林的腔镜讲课和演示,也走出了沪宁线,拓展到了杭州、安徽甚至新疆。

“肝胆胰疾病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探索,这就更需要我们不违初心、笃定前行,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守卫患者的健康。”孙冬林的神情若有所思,但目光里多了一份坚定。

相关链接

孙冬林,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中华医学会常州分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肝胆胰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腹腔镜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胆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华东地区微创外科联盟委员,医院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内镜学组委员,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专业主攻方向:肝、胆、胰、脾、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道一期缝合,腹腔镜肝段切除手术、半肝切除,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中段胰除手术,腹腔镜下胆肠内引流手术,腹腔镜下门静脉高压脾脏切除、脾脏部分切除等国内领先的高难度手术。

文字

吴洁

图片

王扬

专业审核

孙冬林

编辑

冯凯

责任编辑

项守奎

邮箱

czy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