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邀请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孙忠实、王汝龙、贡联兵、章友康、张石革等,开展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以临床用药指南和作者多年用药经验为依据,针对用药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混淆的概念、发生的错误,结合国内外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寻常痤疮合理用药
疾病概述
寻常痤疮(Acne)俗称“粉刺或壮疙瘩”,为发生在皮肤毛囊皮脂腺的自限性炎症。多自青春期发病,男女两性各在15岁或12岁开始出现,到20多岁才缓慢停止,少数人可延迟至30多岁。因此,常冠以“青春痘”之称。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其病因有:(1)由于青春期雄激素增高,皮脂分泌旺盛,刺激皮脂腺产生皮脂聚集在毛囊内。(2)在厌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溶脂酶,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而引起炎症,或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3)毛囊口角化,角拴形成,皮脂潴留成为粉刺。女性在月经期加重,妊娠期则好转。
痤疮按症状在国际上分为1~4级,类型有丘疹型、脓庖型、萎缩型、囊肿型、结节型和聚合型等。此外,遗传、精神紧张、内分泌障碍、饮食高脂肪和多糖类及刺激性饮食(辣椒、咖哩、胡椒、酒精)、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经常值夜班、口服避孕药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化妆品过敏、月经期对痤疮的发生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待青春期过后可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
(1)痤疮好发于前额、颜面、胸背上部和肩胛部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
(2)初起为多数散在与毛囊一致的黑色丘疹,用手挤压后可有*白色的脂性栓塞排出来,随后可引起毛囊内及其周围炎症,若位置在皮肤的表浅部则形成炎性丘疹或脓疱,如位置较深或相互融合则形成结节、囊肿或脓肿。当皮质腺口完全闭塞形成皮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状疤痕。
(3)严重的痤疮除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血疹、脓疱外,可有蚕豆至指甲大小的炎性结节或囊肿;炎症较深时,可长久存在,亦可逐渐吸收或溃脓形成窦道。
(4)痤疮的病程缓慢,一般青春期过后则可自愈,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斑、小瘢或瘢痕疙瘩。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针对痤疮的发病机制,促使毛囊角化正常(过氧苯甲酰、维A酸、壬二酸),减少皮脂的溢出(异维A酸、雌激素),抑制细菌感染(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壬二酸)和预防炎症反应(维A酸),治疗痤疮以口服药为主,外用药为辅。
2.局部治疗
(1)对皮脂腺分泌过多所致的寻常型痤疮,首选2.5%~10%过氧化苯酰凝胶涂敷患部,一日1~2次。
(2)对轻、中度寻常型痤疮可选0.~0.03%维A酸霜剂或0.05%维A酸凝胶剂外搽,一日1~2次。于睡前洗净患部,连续8~12周为1个疗程,可显著减轻炎症对皮肤的损害。
(3)对炎症突出的痤疮,轻中度者可选维A酸和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
(4)对痤疮伴感染显著者,可应用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或溶液涂敷,一日1~2次。
(5)对中、重度痤疮伴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显著者推荐可选0.1%阿达帕林凝胶(达芙文),一日1次,并联合口服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或红霉素,其中米诺环素一次50mg,一日2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严重者可连续2~3个疗程,但每疗程间停药2~3d。多西环素一日~mg,分1~2次服用;四环素一日0mg,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一日0mg,分2次服用,疗程不少于6周,但不宜超12周。
(6)对囊肿型痤疮推荐口服维胺酯胶囊,一次50mg,一日3次,其可促进上皮细胞分化,有较好的疗效。或异维A酸,推荐剂量为一日0.1mg/kg,连续4~6月后,改为外用涂敷维持以控制复发。
(7)锌在体内合成激素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每日补充30~40mg有助于减轻炎症和促进痤疮愈合,可选葡萄糖酸锌一次10~20mg,一日2次。
3.中成药
传统医学将痤疮称之面疮,阴虚是引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淤血滞留、外部*素侵蚀体内、血管脉络受阻等身体问题所致,多发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主要选用清热解*,清肺胃湿热等成药,常用金花消痤丸、清热散结胶囊、十味败*散、清热暗疮胶囊、百癣夏塔热片、皮肤病血*片等,外用的中成药膏、药水,可用复方*柏液外敷或外涂,姜*消痤搽剂、克痤隐酮乳膏。也有人把轻、中度痤疮分为肺经风热、湿热瘟结型、痰瘀互结型、冲任不调型四型:分别选择栀子金花丸、*连上清丸;金花消痤丸、美诺平颗粒、香连丸;皮肤病血*丸、复方珍珠暗疮片、当归苦参丸;丹参酮丸、积雪苷霜乳膏。
用药提示
1.提示患者如何合理应用过氧苯甲酰?
(1)过氧苯甲酰、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肤有急性炎症及破损者禁用;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使用时注意避免接触眼、鼻、口腔黏膜。(2)若与其他抗痤疮药(硫*、雷锁辛、水杨酸、维A酸)合用可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性,也可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红斑、接触性皮炎,若出现刺激性加重时应立即停药。
(3)过氧苯甲酰能漂白毛发,不宜用在有毛发的部位;接触衣服后也易因氧化作用而脱色。
2.如何使用维A酸最安全?(1)维A酸用于治疗痤疮,初始时可出现红斑、灼痛或脱屑等反应,继续治疗后效果在2~3周后出现,一般须6周后达到最大疗效。(2)不宜涂敷于皮肤皱褶部如腋窝、腹股沟处;不宜接触眼或黏膜部。(3)用药部位要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宜在晚间睡前应用,对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者、湿疹者、妊娠期妇女禁用。(4)维A酸与过氧苯甲酰联合应用时,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应用有物理性配伍禁忌,应早晚交替使用,即夜间睡前应用维A酸凝胶或乳膏,晨起洗漱后应用过氧苯甲酰凝胶。如单独应用维A酸,初始时宜采用低浓度0.%~0.03%制剂;耐受后应用0.05%~0.1%制剂。与有光敏感性合用有增加光敏感的危险。
3.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对过敏者禁用;对幼儿不宜应用。
4.如何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等的耐药性?应做到:(1)要保证足量、足够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2)有可能的话,尽量去作痤疮丙酸杆菌药物敏感试验。(3)尽可能使用非抗生素类抗菌药物,如过氧苯甲酰。(4)如果某种抗生素有效,可重复使用该药数疗程,疗程的间歇配合使用过氧苯甲酰。(5)外用抗生素的疗程为4~8周,在此基础上一旦没有用药指征,应即停药。(6)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对8岁以下的儿童和妊娠期妇女禁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高血压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冠心病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心律失常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7——调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8——治疗咳嗽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9——治疗哮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0——治疗感冒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1——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2——治疗结核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5——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6——治疗腹泻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7——治疗便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8——治疗幽门螺菌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9——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0——抗排异药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1——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3——治疗痛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4——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5——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7——治疗关节痛和关节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8——治疗偏头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9——治疗癫痫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0——癌症镇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1——肠外肠内营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3——1型糖尿病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7——尿崩症临床合理用药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9——多发性硬化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1——重症肌无力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2——脑出血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3——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4——小儿便秘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5——小儿发热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6——儿童感冒和流感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7——佝偻病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8——小儿咳嗽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9——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1——前列腺炎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2——轻中度烧烫伤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3——痔疮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4——疖肿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5——荨麻疹临床合理用药
明明白白使用OTC讲座系列:
耳疮
牙痛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鼻鼽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阴痒
湿疹(中药篇)
痤疮(中药篇)
月经不调
痛经
头痛
失眠
*疸
胁痛
腹痛
泄泻
呕吐
胃痛
便秘
发热
咳嗽
感冒
慢性肝炎辅助治疗
晕动病
滴虫阴道炎
痤疮
疖痈
湿疹
跌打损伤
关节痛
牙龈炎
牙痛
咽炎
外耳炎
结膜炎
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6缺乏症
过敏性皮肤病
便秘
腹胀
恶心呕吐
贫血
咯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