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以肿瘤为代表的复杂疑难系统性疾病,亟需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胰腺癌因其患者5年生存率低、术后极易复发转移被称为“癌中之王”。随着以免疫靶向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新理念、新技术涌现和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和跨学科的交叉协同和产医融合,上海市胰腺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肿瘤外科、放疗、肿瘤内科等领域建立起跨学科交叉协同机制,在精准治疗“癌王”的过程中,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突破胰腺癌治疗难点和疗效“瓶颈”。
上海市胰腺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于年度立项筹建,依托医院,由国内胰腺肿瘤领域专家、医院院长虞先濬教授担任主任。实验室面向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以攻克“癌王”为己任,以精准治疗理念为引领,形成跨学科交叉协同机制,从治疗理念创新突破,跨学科交叉协同以及产医融合这三个方面着手,催生新质生产力在胰腺癌精准医学中的转化和应用。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近百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4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43人,已培养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团队聚焦胰腺癌早诊研究、免疫治疗研究、肿瘤微环境研究,积极开展各类基础和临床双向转化探索。
01.
深化产医融合
精准且实时个体化
照射胰腺癌
放疗作为肿瘤治疗“三驾马车”之一,是胰腺癌精准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
年4月9日,医院运用上海市首台磁共振加速器,对一位胰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通过集成磁共振扫描仪和加速器,让医生能够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实时观察肿瘤状态和周围组织的运动,精准引导放射线照射肿瘤,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由于磁共振影像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相比于采用ct图像引导的传统放疗,新的设备能够大大提高医生对于肿瘤和正常器官位置、大小、边界的精细判断,尤其是实现了根据每日解剖结构变化实时调整治疗计划,使得胰腺癌精准放疗和个体化治疗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下一步提高胰腺癌精准放疗疗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实验室研究团队正联合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布局该设备在胰腺癌精准放疗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通过开展基于mr-linac的一站式自适应放疗的临床应用、mr引导下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等,着力打通新质生产力中产医融合难点和堵点。
02.
治疗理念创新突破
精准筛选可手术
获益胰腺癌患者
根治性手术是胰腺癌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疗效、长期生存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因胰腺所处位置在腹膜后深处,8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机会。仅有不足20%的患者有手术根治机会。
传统的治疗理念是“凡是能‘开刀’的患者全部都做根治性手术”。这一治疗理念沿袭了近30年。临床上却发现一个治疗“瓶颈”,即便手术技术在近20年不断精进、手术做得越来越精细、并发症越来越少,但还是有一部分病人在手术后不久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胰腺癌可手术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具备高度侵袭转移特性而导致“手术不获益”的人群,但如何甄别这组人群,成为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