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苏雨晴把茶杯放在桌上,眼睛里有一种我读不懂的光芒。
"林志远,我能跟你借点钱吗?80万。"
我的手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但还是咬牙答应了。
人生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弯道会遇见什么。
01
那是一个异常闷热的下午,省府大楼的走廊空调似乎失了效,我抱着一摞文件从会议室走出来,衬衫后背已经湿透。
刚刚结束的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重点项目总结会,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副处长,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省里几个厅局的领导都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尤其是那份由我亲自起草的总结报告,据说连省长都看了。
"林处,等一下。"
一个熟悉的女声从背后传来。
我回头,看见苏雨晴快步走来,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一串清脆的响声。
她是省发改委下属研究中心的处长,这次项目中负责可行性研究部分。
我们共事三个月,交流不多,但她的能力和效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有事吗,苏处?"我停下脚步。
苏雨晴今天穿着一件藏青色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但不浓艳,整个人散发着一种都市女性特有的干练气息。
在我的印象里,她是那种交际圈很广、背景很深的人,与我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基层干部截然不同。
她父亲苏建国是省委原组织部副部长,虽已退休,但圈内人都知道老爷子的话分量不轻。
"项目结束了,不用这么客气。叫我雨晴就好。
"她微笑着说,"有空一起喝杯茶吗?我有点事想请教你。"
我有些意外。平日里,我们最多就是工作上的点头之交,从未有过私下交流。
但或许是项目顺利结束的喜悦,我没多想就答应了。
省府对面新开了一家茶馆,装修得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茶馆里人不多,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夏日的骄阳炙烤着街道,行人行色匆匆,而茶馆内却是另一番天地,青瓷茶具,檀木桌椅,仿佛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服务员上了一壶龙井,茶香在氤氲的水汽中缓缓散开。
"林志远,我一直很欣赏你。"苏雨晴没有寒暄,开门见山地说,"这次项目能这么顺利,你功不可没。"
我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礼节性地谦虚了几句。
"实不相瞒,"她略显犹豫地搅动着茶杯,"今天约你出来,确实有件私事相求。"
我心里咯噔一下,却不动声色:"什么事,但说无妨。"
"我想向你借一笔钱。"她直视着我的眼睛,声音放低了些,"80万。"
我的手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8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即便对我这个工作十几年、家底还算殷实的副处长来说,也是笔巨款。
"这么多?"我控制住自己的惊讶,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常些。
"我知道数目不小,"苏雨晴的声音有些紧张,"但我确实遇到了困难。我看中了一套学区房,首付不够,家里的钱一时也周转不开。"
她解释说,房子总价80万,银行要求首付六成,她手头只有万,还差80万。
房主催得紧,再不交首付就要卖给别人了。
"我绝对会按时还你的,最多半年,还会支付合理利息。"
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借条,上面写明了借款金额、期限和利息。
我盯着那张纸,心里犹豫不决。
一方面,这笔钱对我来说确实不轻松;另一方面,苏雨晴的为人和背景似乎又让这笔借款显得没那么冒险。
毕竟,她父亲的地位和人脉在那儿,应该不至于为这点钱败坏名声。
"你有什么顾虑,可以直说。"见我迟疑,她补充道,"如果你需要什么担保,我也可以考虑。"
"不是这个问题,"我摇摇头,"只是数额比较大,我需要考虑一下家庭财务状况。"
"当然,你可以好好想想。我急需这笔钱,但也不想给你造成困扰。"
她的语气诚恳,眼神中透着一丝我从未见过的脆弱,这与她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02
我们又聊了些工作上的事情,气氛逐渐轻松下来。
分开时,她再次感谢我的考虑,并强调了还款的保证。
回到家,我翻开存折和银行账户,仔细计算了一下。
父亲退休前是中学校长,母亲早年因病去世,家里生活简朴,积蓄不少。
再加上我工作十几年来的存款,勉强拿出80万也不是不可能,但肯定会对我的财务规划造成一定影响。
正在我盘算之际,大学同学张明打来电话,约我第二天吃饭。
张明在省党报工作,是个资深记者,对省内的人事和政治动向都很敏感。
第二天中午,我们在老地方见面。张明一见面就察觉到我的心不在焉。
"出什么事了?看你心事重重的。"他给我倒了杯啤酒。
犹豫再三,我还是把苏雨晴借钱的事情告诉了他。
"苏雨晴?苏建国的女儿?"张明放下筷子,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她跟你借了多少?"
"还没借,她想借80万。"
"多少?80万?"张明倒吸一口凉气,"老林,你疯了吗?怎么会借这么多钱给一个平时不怎么来往的同事?"
"我也在犹豫......"
"犹豫什么啊?直接拒绝啊!"张明压低声音,"你想想,一个苏建国的女儿,会缺这点钱吗?她父亲在省里的人脉有多广你不知道?"
我皱起眉头:"她说是买房子首付不够。"
"买房首付?"张明嗤之以鼻,"她家在省城有三套房产,前年还在江南买了别墅,需要找你借钱买房?老林,官场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接近,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你自己小心点吧。"
我陷入沉思。张明作为记者,消息灵通,他说的情况不无道理。
但苏雨晴当时的表情和语气又显得那么真诚......
最终,我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判断。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苏雨晴,约她见面,告诉她我可以借钱给她。
"太感谢了,林志远。"她眼圈微红,握住我的手,"我不会忘记你的帮助。"
当天下午,我们去银行办理了转账手续。
看着80万从我的账户转入她的账户,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不真实感,仿佛整个过程都是一场梦。
苏雨晴郑重地将借条交给我,再三保证会按时还款。
我们分别时,她的眼睛里似乎有千言万语,但最终只是轻轻说了句"谢谢"。
接下来的日子,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
我继续着单位的日常工作,偶尔会在走廊或食堂遇到苏雨晴,她总是微笑着问候,但我们都默契地没有提起借款的事。
大约一个月后,我开始注意到一些异常。
苏雨晴频繁请假,而且每次回来都显得疲惫不堪。
有一次在电梯里偶遇,我发现她明显消瘦了,眼睛下面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妆容也不如从前精致。
"最近工作忙?"我随口问道。
"嗯,有些私事。"她简短地回答,目光闪烁,明显不想多说。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
我渐渐感到不安,开始怀疑张明的话是否有几分道理。
但转念一想,如果苏雨晴真有什么不良企图,为何要表现得如此憔悴?正常人借钱行骗后应该避而不见才对。
0
一个周末,医院看望因感冒住院的父亲。
在医院长廊尽头的转角处,我无意中看到了苏雨晴。
她正陪同一位白发老人和一个年轻女子走出诊室,老人脸色苍白,步履蹒跚,年轻女子搀扶着他,神情忧虑。
苏雨晴则在一旁低声说着什么,表情凝重。
我刚想上前打招呼,苏雨晴却突然抬头,看见了我。
她的表情瞬间凝固,然后迅速转身,引导老人和年轻女子走向另一个方向,显然是在避开我。
这一幕让我更加困惑。
苏雨晴为何要躲着我?医院里做什么?那位老人和年轻女子又是谁?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张明,希望他能帮我了解一下情况。
"我试试看,"张明说,"医院的一个护士长。"
几天后,张明给我带来了一些信息:"那位老人很可能是李伟成教授,省医学院的前副院长,医院的知名专家。那个年轻女子应该是他的女儿李梦,医院肿瘤科的副主任医师。"
"他们和苏雨晴什么关系?"
"这个我还不清楚,"张明摇摇头,"不过听说李教授最近身体很不好,可能是生病了。具体什么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就在我试图理清这些信息的时候,单位里又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
省里一个调研组来我们单位考察工作,我作为分管领导做了汇报。
汇报结束后,调研组组长、市委王书记单独留下我,询问了不少关于我个人经历和工作理念的问题。
这位王书记是省内颇有威望的干部,据说与省委书记关系密切,不少人认为他将来有可能进入省级领导班子。
"小林啊,你的工作做得不错,思路清晰,有想法。"王书记拍拍我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好好干,组织会看到的。"
我受宠若惊,连连道谢,心里却不明白为何一位市委书记会对我这个小小的副处长另眼相看。
这件事过去约莫两个月,一个更加意外的消息传来:省委组织部门开始对我进行考察,据说我被推荐为王书记所在市下辖某县的县委副书记、县长人选。
当组织部门找我谈话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从副处级直接跳到正处级,成为一县之长,这在正常的干部选拔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我工作认真负责,绩效考核也一直名列前茅,但周围不乏比我资历更老、能力更强的干部,为何偏偏选中了我?
组织部的同志没有透露是谁推荐了我,只说经过多方考察,认为我符合条件,接下来将进入组织考察、民主推荐等程序。
我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明,他也显得很震惊。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他皱着眉头说,"从副处到县长,这跨度也太大了。没有人脉和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的意思是......"
"我怀疑跟苏雨晴有关,"张明直截了当地说,"她父亲在组织部工作多年,人脉深厚。最近我打听到,王书记和苏建国有过几次接触。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我摇摇头:"不太可能吧?苏雨晴借我钱,我还能升官?这逻辑说不通啊。"
"谁知道呢,"张明叹了口气,"总之,你自己多留个心眼。如果真的当上县长,一定要洁身自好,别被人牵着鼻子走。"
接下来的日子异常忙碌。
组织部门的考察、县里的对接、人大的选举程序一环扣一环。
苏雨晴借我钱的期限已过,但她却始终没有提及还款的事,我也因为升迁在即,不好主动开口。
在一系列程序结束后,我正式被任命为县长。
04
离开省城的前一天晚上,张明请我吃饭,算是送别。
"老林,我最近打听到一些消息,"酒过三巡,张明压低声音说,"李伟成教授确实患了病,而且是胰腺癌晚期。去年底确诊后,曾经前往美国治疗,花费巨大。"
我的心突然揪紧了:"什么时候去的美国?"
"就在苏雨晴向你借钱的前后。"张明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一个可怕的想法在我脑海中浮现:难道苏雨晴借我的钱,不是用来买房,而是为了给李教授治病?
"还有,"张明继续说,"我查到王书记曾经患过癌症,而他的主治医生,正是李伟成教授。"
我的脑海中瞬间有什么东西连接了起来,但又觉得这其中必然还有未知的环节。
苏雨晴借钱给李教授看病,王书记因为感恩李教授曾经的救命之恩,所以提拔我当县长?这个逻辑链条实在太过牵强。
我带着满腹疑问前往新的工作岗位。
县城不大,但问题不少,我很快就被各种工作淹没了。
棘手的事情接踵而来:财政收入不足、民生工程滞后、环境污染严重......每一个问题都考验着我的能力和决断。
在这些挑战中,一个医疗援助项目特别引人注目。
这是一个由省卫健委牵头的基层医疗改善计划,医院的诊疗能力。
项目资金有限,但任务艰巨,需医院的设备更新和人才引进。
"林县长,这个项目很重要,是王书记亲自关心的。"县卫健局局长在汇报会上特别强调。
我点点头,心中更加确信这一切绝非偶然。
项目启动一个月后,省卫健委组织专家组来县里指导工作。令我意外的是,专家组成员中有一位名叫李梦的副主任医师,医院里见过的那位年轻女子。
会后,我特意找机会与李梦交谈。
"李医生,你父亲最近身体怎么样?"我试探性地问道。
李梦明显一愣,随即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警惕:"您认识我父亲?"
"久仰李教授的大名,"我含糊其辞,"听说他身体不太好。"
"是的,他去年确诊了胰腺癌,"李梦的声音低了下来,"不过经过治疗,现在情况稳定了一些。"
医院建设的事情。
交谈中,李梦提到自己与苏雨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情同姐妹。
我心中的疑团又多了一层:苏雨晴、李梦、李教授、王书记,这四个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回到办公室,我给张明发了消息,请他继续帮我查一查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几天后,张明发来一条信息:"我查到了一些事。十年前,王书记曾患胃癌,几乎到了晚期,是李伟成教授采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手术方法救了他一命。之后,王书记对李教授一直非常感激,两人私交甚好。"
这条信息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测:王书记提拔我,很可能与李教授有关。但我与李教授素不相识,他为何要举荐我?这其中一定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机会很快来临。
在一次省市县联合医疗工作会议上,我见到了王书记。会后,他特意留下我单独谈话。
"小林啊,来县里工作一个多月了,感觉怎么样?"王书记和蔼地问道。
"挑战不少,但也很充实。"我如实回答。
"医疗援助项目进展得如何?"
"正在按计划推进,不过资金和人才还有些缺口。"
王书记点点头:"这个项目很重要,是李教授一直念叨的事。他说基层医疗条件跟不上,很多病人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你尽力而为,有困难可以直接向我反映。"
听到这里,我鼓起勇气问道:"王书记,冒昧地问一句,为什么会选择我来负责这个县?"
王书记沉默了片刻,目光变得深邃:"你是个实干肯干的好同志,基层经验丰富,正是县里需要的人才。"
他顿了顿,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我脊椎发凉。
最低0.48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