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bdfyy999.com/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南京晨报
腹痛查出胰腺上长了肿块,为了区分良恶性需要取病理组织确诊。传统的经皮穿刺因为胰腺位置太深不可行,剖腹直视下穿刺取病理又损伤太大。怎么办?医院江北院区为该患者开展了院区首例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获得病变组织的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明确病变性质,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旬市民腹痛查出胰腺上长肿块
50岁的王某因上腹痛半个月来医院江北院区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完善上腹部CT平扫后提示其胰腺形态饱满,周围见条絮状渗出影,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医生将他收治入院后经治疗腹痛明显缓解,但上腹部增强核磁共振提示胰腺体部异常信号伴远端胰管稍增宽,考虑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可能,也不能排除患了胰腺癌。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俞婷接诊了王某。俞婷告诉王某及其家属,患者血清IgG4阴性,不支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而血清胰腺癌特异抗原(CA)正常,仅仅增强核磁共振提示异常信号根本无法明确胰腺肿块的性质。若肿块为恶性肿瘤,即胰腺癌,它号称“癌中之王”,发展速度极快,随访观察病情变化以明确病变性质,极有可能延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要尽可能早地明确诊断。
如何获得肿块的病理成难题
要想确诊胰腺肿块的性质就需要有病理组织学依据。胰腺穿刺活检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条就是传统的经皮穿刺,但胰腺位于后腹膜,其周围有脾脏、胃、肠管及很多动静脉,穿刺的路径长,损伤的脏器多,风险极大,几乎不可能实施;第二条途径是剖腹探查,也就是在手术中直视下穿刺,等待快速病理,如为恶性,则进一步行胰腺切除,如为炎性肿块,则停止手术。这种方式比较直接,但对身体损伤也较大;第三条途径为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胰腺位于胃的后方,超声内镜隔着胃壁即能清晰地显示胰腺实质,避免了腹腔内气体的干扰。探查到病灶后,就可以精准地进行穿刺获取细胞和组织。这样的方法穿刺路径短,部位准确,超声引导下可以避开周围的血管、肠管及其他脏器。这种方法非常安全,唯一不足的是这种方法获取的细胞数比较少(因穿刺针很细),有可能不能满足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要求。
抽丝剥茧,一根细针辨病因
经过深思熟虑后,王某一家为了尽快明确诊断,接受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俞婷立即与院区消化内科的医护团队为他制定了计划,手术中俞婷在超声内镜下发现王某的胰腺颈体交界部有一低回声的团块,在团块的前方主胰管不扩张,而其后方主胰管有明显的扩张,这一表现提示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随后她立即在内镜中心团队协作下,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获取组织和细胞送组织病理和细胞学检查。24小时后病理提示组织条中见胰腺腺泡内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炎性细胞),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结合患者病史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考虑符合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建议继续内科保守治疗随访一个月,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PET-CT进一步明确诊断。
超声内镜犹如消化内镜的“第三只眼”
俞婷介绍,超声内镜犹如消化内镜的“第三只眼”,能“看”到消化道管壁外及其周围脏器的病变,而EUS-FNA则可以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避开血管及邻近脏器,精准安全地进行病灶穿刺并获取组织和细胞以明确诊断。EUS-FNA的开展,弥补了医院江北院区该项技术的空白,对于影像学无法明确性质的病变,特别是腹膜后病变,在获取病理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也将成为肝胆外科、肿瘤科等其他科室精准治疗前的得力帮手。
俞婷提醒广大市民,胰腺癌早期临床表现往往隐匿且具有不特异性,不易被发现,甚至长期被当成慢性胃炎治疗,从而导致“发现即晚期”的状况。一旦出现反复上腹隐痛、腹胀等不适,尤其是还伴有纳差、消瘦症状,而胃镜肠镜诊断无法解释该症状时,需警惕胰腺病变的可能。
通讯员杨忠实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钱鸣